关于机车运用效率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徐海波
[导读]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机务段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运输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铁路运输已经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制约。这种状况明年可能更加突出,铁路运输将面临严峻挑战,从长远看,需加强铁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从眼前,需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调图是铁路企业立足现有基础,扩充运输能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要求的重要举措。
        第六次全路调图货运交路有较大跨度延长,全路六大干线直通货运机车交路由282公里延长到519公里。实施后其经济效益将有显著提高。
        一、货运机车交路的分析
        (一)铁路货运机车交路的种类及特点
        机车交路与区段站的布置、机车车辆周转时间、客货列车旅行速度和直达速度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机车交路由于交路类型、运转方式和乘务制度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其交路距离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肩回式短交路、肩回式长交路、循环式短交路、半循环式短交路、两处驻班制超长交路、中途驻班制超长交路、随乘制超长交路等。机车交路应与交路类型、机车运转方式和乘务制度一起选定。机车交路类型:按牵引任务分为客机交路、货机交路、补机交路和小运转交路等;按牵引区段长度分为短交路、长交路和超长交路。短交路指的是一个往返交路由一班乘务组承担。长交路指的是一个单程交路由一班乘务组承担。超长交路指的是一个单程交路由两班乘务组承担。机车运转方式:主要有单回运转制、肩回运转制、循环运转制、半循环运转制、环形运转制五种。
        单回运转制:单回运转制是指机车牵引列车在给定的交路上往返运行。
        肩回式:机车返回区段站均要入段整备。
        循环式:指机车在相邻两个短交路内往返行驶,在区段站上机车不摘钩在到发线上整备。
        半循环式:指机车在相邻两个短交路内往返行驶,每一循环入段整备一次。
        环形运转制:机车由本段所在站A牵引列车出发,运行至B站,摘掉车辆,然后立即牵引反方向运行的列车返回A站。
        乘务制度:有包乘制和轮乘制两种。包乘制:机车由固定的乘务组驾驶称为包乘制。
        轮乘制:机车不固定包乘组,由不同乘务组分段轮流驾驶,相应采用超长交路,适用于电力和内燃牵引。
        采用超长交路和轮乘制,可以缩短机车在区段站非生产停留时间,加速机车车辆周转,机车日车公里客运可提高40%以上,货运可提高8%以上,运用机车也可减少,运输成本也有所降低。目前中国正积极推行这种乘务制度。
        1.设置机车交路的目的
        机务段所担当机车牵引交路的数量,通常是机务段在路网中的位置和自身规模及运输任务决定的。少则一个,多则几个不等。设置机车交路,其目的主要有下列5项:
        (l)机车固定在某一区段上工作,使机车乘务员充分熟悉线路和站场情况,有利于发挥操纵技术保证行车安全;
        (2)可以为机车乘务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条件;
        (3)对机车乘务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4)便于及时对机车进行保养;
        (5)作为确定机车运用指标,考核机车运用工作的基本依据。
        2.确定机车牵引交路的原则
        确定机车牵引交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新线来说,其实质就是要确定机务段和折返段在路网中的位置。这直接关系到机车运用效率和铁路运输能力的问题。在新线设计中,应结合线路情况、牵引动力、战场布局、货流方向、沿线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等情况,进行全面考虑,综合比较,尽可能延长机车交路,以降低线路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选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机车牵引交路的选择,通常遵循以下原则:运输生产的需要;线路布局的需要;机车方面的需要;适应铁路发展需要。
        3.机车牵引交路的总类
        机车牵引交路,简称机车交路。它是指机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也称为机车牵引区段。货运机车交路按区段长度不同分为一般(短)机车交路和长机车交路;凡跨越一个以上乘务区段的交路称为长交路,凡只有一个乘务区段的交路称为一般交路。根据铁路技术政策,内燃机车尽量采用长交路。按机车运转制还可分为循环制、半循环制、肩回制和小运转制交路等。
        由上述可知,机车交路长度,是以乘务组的最大连续工作时间和机车连续工作能力为划分标准的。若能更换新型机车,提高列车在区段内的运行速度,减少机车乘务员在本、外段的辅助走行时间,将能有效地延长接车交路长度,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4.机车运转制
        机车在交路上从事列车牵引作业方式,称为机车运转制。它是组织机车运用,确定机车整备设备的布局,决定机车周转时间,并影响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车运转制可分为以下5种:单回运转制;肩回运转制;半循环式运转制;循环式运转制;环形运转制。
        (二)货运机车交路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铁路过去实施的货运机车交路普遍采用一般(短)交路,单回运转制,机车乘务组包乘制,外段驻班方式,牵引区段在200KM左右,有的区段不足200KM。
        1.短交路
        短交路是全路各机务段普遍运用的,机车周转快、便于机车保养质量、机车乘务员劳动时间能够得到保证,有利于安全生产和管理。但是,由于交路短增加折返段数量及相应人员,增大投资,增加成本;增加机车辅助工作时间,直接或间接地浪费机车,造成巨大经济浪费;增加列车在折返段所在站空气制动停车、启车次数造成燃油、润滑油、闸瓦磨耗损失,造成的经济浪费;不能发挥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降低了机车的运用效率和线路的通过能力。
        2.单回运转制或肩回运转制
        机车牵引列车在机务本段与折返段之间,每次经过机务段或折返段所在站时,机车必须入库,进行整备作业且交路比较短。因此,增加机车入库次数,增加机车在机务本段停留时间,降低机车车辆周转,浪费机车,加大了运输成本。但是对于机车保养质量有利,便于机车运用、安全、人员等管理。
        3.机车乘务组包乘制
        包乘制是将每台机车部分配给固定地机车乘务组。由包乘组负责本台机车的运用、保养和管理。包乘组有三班、三班半、四班包乘三种形式。各机务段均采用四班包乘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乘务组与机车相互固定配置,能强化机车的保养工作,保证机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二是乘务员能掌握机车的性能特点,便于故障处理和操纵技术的提高。但由于包乘制乘务员与机车的固定配置关系,机车的利用程度必然要受到包乘组休息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乘务员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机车有时就必须在段内停车等待,这样的机车的利用率得不到充分提高,必然造成机车运用效率降低。当机车故障或转入修程时,部分乘务员就留段等待,又造成乘务员劳动效率降低。
        某一机务段根据自己担当交路特点采用轮乘制,有以下优点:
        一是由于乘务组和机车没有固定配置关系。机车工作时间的利用不受乘务组休息时间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当车流密度足够大时,机车工时利用率达到100%。
        二是施行轮乘制,能够实现机车长交路运行,这样能够提高列车旅行速度,加速车辆周转提高线路通过能力。
        三是机车交路的延长,减少了机务段的数量,可以节约基本建设的投资。而机车的集中维修作业,则能提高检修设备的利用率和检修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四是能有效地组织和调配乘务人员,以较小的机车完成较多的工作量,提高乘务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五是能有效地组织直通和直达列车,提高列车旅行速度,加快机车车辆的周转。
        4.机车乘务员外段换班制
        立即折返制;外段调休制;外段驻班制;中途换班制;随乘制。
        (三)提高运用机车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机车牵引重量;加速机车周转;挖潜提效的运输组织措施。
        二、机车值乘方式和运转制的研究
        (一)机车值乘方式
        长交路是今后机车交路的发展方向,然而长交路下机车乘务制度与乘务方式需做相应的调整,才能进一步发挥长交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和乘务员的劳动生产率。机车乘务制度在铁路运输持续发展和不断改革的长期进程中分别出现了包乘制、轮乘制和轮包结合制三种主要的形式,可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采用其中之一。选择机车乘务制,应从能否保证乘务组的正常休息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机车的工作时间,保证机车经常处于良好地技术状态为准则。


        1.包乘制
        包乘制是机车乘务员的值乘制度的一种,指由固定的几个乘务机班组成机车乘务组,轮流值乘一台(双机重联时为一组)机车的乘务制度。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机车乘务员较易熟悉包乘机车的性能和特点,有利于提高机车操纵、保养技术水平,有助于判断故障及正确处理故障,防止机破。第二,加强了机车乘务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机车的保养、清洁,有助于机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第三,包乘乘务员定期参加辅修、小修等,加深学习、交流、沟通,加深了解机车的性能、特点,有利于提高乘务员的业务素质和自检自修的能力。
        2.轮乘制
        轮乘制是指没有固定的机车乘务组,机车由若干乘务机班轮流使用,各乘务机班可以在任一台机车上值乘的乘务制度。轮乘制主要优点在于:第一,打破局间机车配属的界限,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和推进生产布局的优化调整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在机车运用上,可以依据车流需求,达到长短结合、灵活运用。第二,可以消除由于考虑本局机车多产生总重吨公里带来的外段折返时间长、优先放外局单机等问题,从而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减少机车浪费。第三,乘务区段断开后,在调度指挥上可以提高机车运用的灵活性,避免了由于长交路乘务员对外局线路设备情况、行车规章不熟悉带来的运缓和行车安全上的隐患,确保长交路列车运行安全。机车实行轮乘制打破了车包人定的传统乘务模式,轮乘后普遍存在的机车质量下降,机车保养文明状态上不去,机车机破、临修、碎修件数上升。
        3.轮包结合制
        轮包结合制是指一台机车在某些交路上由固定的乘务组包乘,而在其它交路上则由其他非固定的乘务组担任轮乘的制度。轮包结合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乘务制度。从一些机务段运用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它在很大程度上把包乘制和轮乘制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机车保养质量良好和机车运用效率高,外段驻班时间少等)密切结合起来,而把缺陷(主要是保养有一定难度,运用效率低及机车、人员灵活性不如轮乘制)尽可能地避免。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轮包结合制有着较明显的优越性和推广普及的价值。轮包结合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机车的整洁卫生、保养由包乘的固定乘务员负主要责任。由于责任明确、人员落实,因而责任心大大增强,交好地克服了实行轮乘制时乘务员只管用车而不管保养的缺点,机车质量也大幅度上升。
        第二,乘务员在对机车进行整备作业及进行交接班时,很多场合有本机车固定包乘人员在长起监督、保证作用,因而大大提高了交接和机车出库质量,减少了机车备品的丢失,使机车较少带病上线,也有利于故障的即使发现和排除。
        第三,部分交路可由轮乘人员或他段(折返段)的乘务员担任,因而可适当延长机车交路;减少摘挂机车的次数和机车出入库的走行时间,可提高站场的通过能力,加速机车车辆的周转,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
        第四,机车和乘务员的调度灵活性相对于包乘制有了较大的提高,缩短了机车在外停留的时间,因而减少了机车全周转时间和机车使用台数,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
        第五,由于提高了机车质量,减少了机破和临修(每减少一件机破,即可减少损失几万元),因而维修费用大大减少,提高了铁路的经济效益。
        第六,实行轮包结合制可适当减少纯轮乘制产生的大量地勤人员,并补充到一线乘务员中去,因而整体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总之,实行轮包结合制后,由于提高了机车的质量、减少了机破和临修,接墒了运用机车的台数和人员的使用(相对于包乘制),使整个铁路运输成本约三分之一的机务部门的各种费用有可能大大压缩和下降。因此,对提高铁路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有较大作用。
        轮包结合制依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组合包乘制(对包结合制)、中间站换班式轮包结合制以及大轮小包和小轮大包结合制等。
        轮包结合制在全路不少机务段采用后,大部分都得到了较满意的成绩。为了克服轮包制本身固有的一些不足之处,完善和改进轮包制所配套的一些管理制度,使轮包制在实行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优势和特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包乘人员和轮乘人员的职责,并有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措施。
        第二,要有计划地轮训机车乘务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处理故障的能力。包乘人员和有时间参加的轮乘人员均要参加辅修、小修等。包乘人员和轮乘人员,要经常定期地一起学习、讨论、交流,互相沟通理解,互相提高保养、维修、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严格运行日志的管理,明确故障、事故的责任。在一个修程期内,对机车质量良好的本机车包乘人员,要重点给予奖励:而对属于保养等原因造成临修、机破的,要重点处罚本机车包乘人员。
        第四,进行记名式修理,提高检修质量,及时消灭机车故障和机破隐患,保证上线机车都是质量良好的机车。
        第五,成立地面保养组,在机车回库后,同乘务员一起负责机车的日常保养,并督促、指导轮乘机班乘务员的保养作业。
        (二)改革机车交路的研究
        1.循环交路及半循环交路概念
        循环交路的概念:机车由机务本段出段牵引列车后,每次经过机务本段所在站都不入段,而是在列车上进行整备作业,然后按原方向(上行或下行)牵引列车继续运行,直到计划检修时才回机务本段作业。
        半循环交路的概念:机车由机务本段牵引列车向折返段运行,自折返段返回本段时不入段,在车站上进行整备作业后继续牵引列车向折返段运行。机车自折返段返回机务本段所在站时,再入段进行整备作业。它在每次周转中,比肩回、单回交路少入段一次,比循环交路多一次入段整备作业。
        2.循环或半循环交路的优点与肩回运转制比较
        循环或半循环运转制有以下优点:
        a.由于一般情况下消除了机车出入机务本段的时间而使机车全周转时间缩短,节约机车,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
        b.直通列车节省了摘挂机车时间、可以加快机车周转;
        c.由于减少了机车出入段次数,可以减轻车站到发线咽喉道岔的负担,相应的提高站场通过能力;
        d.机车乘务员每次出乘时间有所减少,可以相应延长机车交路长度。
        3.实行循环(或半循环)运转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循环和半循环运转制优于肩回运转制,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实行循环或半循环交路后,对机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保证能在一个辅修期间不发生入段临修事故;同时在机务段所在站上也必须设置部分整备设备,因而增加了投资。此外,原有的包乘制己经不适应了,职工对机车情况有一段熟悉过程,且机车乘务员在外公寓时间长,在本段时间较短,对职工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4.改革机车交路的综合经济效果
        机车交路由传统的肩回制改为半循环(或循环)制,值乘方式由传统的改为轮乘(或轮包结合)制,将会产生一系列经济效果主要表现在:
        (l)节约了运用机车台数;
        (2)降低了机车能耗;
        (3)通过轮乘制或轮包结合制减少乘务人员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深入现场调研,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不固定机车牵引方式在机车使用台数、机车全周转时间等指标上优于固定机车牵引方式。尽管采用不固定机车牵引方式可能会对实际生产带来调度组织上的困难,但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第二,通过理论分析及实例验证,证明了循环、半循环机车交路与肩回交路相比,可以缩短机车全周转时间,节省机车台数,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第三,长交路轮乘制是目前机车运用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机车保养维修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薄海青 货运机车超长交路的尝试 铁道标准设计,2005(3);
        [2]徐忠、袁双喜 实施长交路、轮乘制机车交路方式的思考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6);
        [3]王慧峰 顺应客运市场变化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10);
        [4]张德甲 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长交路、轮乘制更具生命力内燃机车,2006;
        [5]梁勇军 加强机车管理提高运用效率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
        [6]胡思继.列车运行组织及通过能力理论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7]傅宗良.加快步伐发展我国铁路的重载运输.铁道常识,19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