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1 323 1985 0823 0628
摘要: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过程中,充分将生态水利理念应用其中,能够大大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更好的保持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生态功能,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水利功能的双赢。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按照相关问题有序有目的的开展治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生态理念;农田水利;存在问题;设施管理
引言
为保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提高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促进环境与生产的互利协调发展,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科学发展,最大化降低对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合理有序发展。
1发展生态农田水利工程的现实意义
一是生态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的概念,也是一种具备经济性、节约性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其原则是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使得开发、保护和治理有机结合,保证环境最大程度得以保护。当前为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提出生态水利灌溉工程,最大化利用水资源。而生态水利灌溉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效地保证我国的综合国力,符合生态建设的目标,实现了国内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灌溉既保证了农业的基本灌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生活成本,同时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排除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和损耗,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需明确是哪个环节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给以重视。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以往的气象资料不能满足对现有农业的发展,并伴有旱涝灾害。因此,水利设施建设变得至关重要。当气象灾害来临时,如果没有必要的准备,便会给农业和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无法预知的严重后果。水利工程建设会有效的降低灾害,成为人民群众的保护屏障,同时也可能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是水是农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沙漠化严重,淡水湖泊日益趋减等,如果不合理建设水利工程将会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因此,需要有效的建设水利工程,最大化使用水资源,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着眼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责任不明确
我国在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产权相对较为模糊,管理主体很难进一步落实。对于一些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一般情况下会在施工完工后移交至乡镇管理,或直接交付村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土地归集体所有,不同农户承包管理,这在较大程度上很难对产权进行清晰的划分,导致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明确。此外,一些水利工程主要是由几家农户进行管理,一些水利工程会有村民小组进行管理,所以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这在较大程度上很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2.2水利工程建设成效问题
我国一些地区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水资源保障能力与水环境保护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水利灾害,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我国一些水利设施很难确保农业用水与工业供水,这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不足。
2.3水利工程管理滞后
一些地区处于罐区末稍,且群众集体意识不高,导致违规排污水以及使用地下水情况的发生,这在较大程度上对水资源正常使用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此外,一些地区依然采用传统式方式发展农业,在此过程中极易导致水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
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团队结构不完善,且管理意识不强,自身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极易导致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不到位,致使相关设施存在损坏情况的发生,这在较大程度上无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3生态水利理念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注重上游河道的生态化管理
生态水利理念强调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学原理入手,在水利工程建造施工过程中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上游河道会给农田水利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上游河道的生态管理。工程建造过程中,应该避免对上游河道造成严重危害,注重恢复上游河道生物多样性。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上游河道蜿蜒曲折,整个河道还包含了很多支流,侧流,它是多种鱼类,鸟类,昆虫等生物的栖息场所。所以在工程建造之前应该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避免农田水利工程建造,对上游河道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工程建造完毕之后,应该结合地形情况,逐渐恢复上游河道的生物多样性。例如在对上游蜿蜒曲折的河道进行改造过程中,应该增加湿地、洼地,保证给其他生物栖息提供场所。另外还应该设置阶梯状的河道,通过高低落差,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富氧能力,以此来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另外在整个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对河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规划,将沿岸和水域有效结合,拓展整个水域环境的食物链。此外还应该做好沿岸两侧的植被绿化工作,构建复杂的生态群落结构。在植被绿化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本地的树木,尽量维持河道原有的生态环境。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河道水生植物群落建设,提高整个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适当增加物种数量,提高整个水体的净化能力。
3.2构建现代化的灌渠水网系统
通过构建现代化的沟渠水网系统,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分配效率,改善农田周边的水生态环境。现代化的灌渠水网系统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统筹考虑各个方面因素产生的影响。一方面综合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构建农田水利渠道水管系统,对上游河道的水资源储存情况,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同时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平台充分融入其中,确保整个水体环境的健康循环。另外在整个水网系统构建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区域的特征、区域问题,构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长远的发展意识,站在全局考虑问题,以此来增强整体的管理效率。
3.3加强坝体河堤沟渠的管理
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坝体、河堤、沟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这些部分的管理工作,对保障整个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高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首先,重点做好坝体的管理,尤其是在容易引发洪水内涝的多雨季节,在保证管理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坝体上的杂物及时清理,避免各种杂物冲击坝体,造成损坏;其次,强化河堤沿岸的生态保护,提升整个河堤的美观和生态性。在此过程中,应该综合选择合理的观景模式,选择合理的树种保障河堤建造质量。例如在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地区,应该增强和河堤的强度,综合应用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最后,在整个沟渠管理方案制定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沟渠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上游河道的实际情况,要保障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
结束语
基于生态理念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今天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以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以生态指标为标准,注重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建设,将农业水利系统和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建设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王玉阁.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J].珠江水运,2018(5):94-95.
[2]邹建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
[3]张立艳.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