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42419650112XXXX 广西昭平县 5468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按照既定的工程施工规范和标准对质量效果进行控制,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在实践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这一问题,建设单位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即在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目标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实施方法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混凝土施工工艺就可以在容易出现问题节点的前提下进行实际的施工控制工作,进而提高混凝土各环节的科学合理性。在这一技术应用的大背景下,不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该地区现代经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科研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导言:
水利水电设施是中国经济的基础设施。随着建筑业、施工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需求的逐步增加,混凝土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大坝和水电站主体结构的施工。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绝缘性和耐水性,已成为许多相关工程的理想选择。
1混凝土施工技术介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坝通常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加固。混凝土施工采用砂、水泥等特性,并将钢筋作为结构骨架,可以使建筑实体更加坚固稳定。混凝土技术是一种发展较好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单、稳定性强等特点,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这种技术一般是通过混凝土施工,在结构框架施工中,使其达到最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施工过程和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分配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由于材料性能的差异,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会影响结构框架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要结合施工对象,明确混凝土的主要成分,然后合理、科学地调配各种材料,以满足混凝土配制的要求。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有利于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施工原则
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完整性。(1)在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振捣程度,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减少材料浪费,节约施工成本。(2)水利水电建设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这也导致混凝土施工难度很大。现场施工人员应学习和培训先进的混凝土技术,确保混凝土施工安全。同时,现场技术人员要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考虑和研究更先进、更实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2混凝土施工准备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应用于大坝和水闸的施工,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现场材料人员和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进场混凝土的品种和材料,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处理。施工前,不同结构物应在不同位置搭设模板,浇筑前应使用钢筋,现场质量员应严格检查钢筋和模板的重要受力部位和接头,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整改,防止出现问题,影响下道工序。各部门要做好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对混凝土标准进行严格检测。
2.3水闸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部分混凝土施工工艺将用于闸坝,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主体工程的综合强度,闸坝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闸门是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当闸门出现问题时,意味着整个工程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水闸的施工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在闸底混凝土的应用做垫层,这样既能保证整个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又能防止结构下沉的问题。现场操作人员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以保证底板的稳定性。
2.4混凝土搅拌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必须充分搅拌后才能使用。目前,混凝土搅拌主要是机械搅拌。它具有速度快、质地均匀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搅拌质量,应加强搅拌过程中的监督。搅拌混凝土前,让工作人员反复确认混凝土原材料和质量。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搅拌效果。另外,在实际搅拌过程中,应合理确定各物料的配比。避免因搅拌误差而引起的各种搅拌质量问题。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所涉及的外加剂的使用应科学、定量,掺入后的剩余部分应妥善保存。搅拌顺序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而这往往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疏忽。根据添加和不添加添加剂的情况,混合顺序应分为两种。首先,掺加外加剂的拌和顺序为:石料、水泥、外加剂和砂,不掺外加剂的拌和顺序为石料、水泥、砂。二者加入顺序的不同,将导致混凝土拌和后的物理性能有较大差异。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效果和凝结速度。质量差、搅拌不足的混凝土不能在实际浇筑中使用,否则势必导致后期工程质量的严重下降。混合过程应在相对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杂质和其他杂质,并尽量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已浇筑的混凝土不得阳光直射,必须在现场使用和搅拌。
2.5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的最终应用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和浇筑工艺的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效果。浇筑前应将模板彻底清理干净,防止模板表面或内部有油污等杂物。模板的所有缝隙和空腔应事先密封严密,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渗漏。在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大量清水使木模板充分湿润,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和浇筑过程的顺利进行。除上述模板处理外,还应对模板的尺寸、类型、型号、标高进行校核,以保证浇筑过程中涉及的钢筋安装和绑扎能有序进行。由于前期浇筑工作的实施步骤比较复杂,所以在具体实施阶段也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工作。除上述方面外,还包括钢筋数量和类型的确定。根据保护层的设置厚度,对浇注方案进行个性化匹配。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应从低位向高处浇筑,层间混凝土浇筑厚度应基本一致。应充分考虑并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钢筋设计和振动要求。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满足这些方面的施工要求。浇筑过程中,对事先预留的施工缝进行定位。浇筑工作完成后,确认施工缝周围混凝土分布均匀、密实,施工缝是否能发挥预期的结构稳定性。
2.6混凝土后期养护施工技术
对于混凝土养护施工后期发现的混凝土密实度达不到工程建设预期值的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应进行有效处理,解决混凝土结构的失稳问题。例如,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类型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控制工作的目标应是使混凝土温度缓慢下降到环境温度,以减小温差环境,以利于养护措施的应用,然后控制温度应力的影响。在实际养护作业中,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洒水,以减少结构表面的收缩,防止开裂。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控制中,由于砌块内外温差大,强度不一致,会导致表面开裂。因此,维修人员应尽可能迟地拆除模板,拆除作业完成后应立即覆盖或回填,以避免外界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一直是各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整个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改进混凝土技术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各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凌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91-192.
[2]梁志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