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32219821126XXXX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 时期,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群相继建立,社会发展对于建筑行业 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当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受多种原因影响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会大大降低,严重者甚至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影响因素入手针对性进行阐述,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减少混凝土问题的产生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1引言
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相关技术实施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近年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愈发引人关注。在应用及优化相关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具体实施要求。结合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情况可知,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强度大,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施工技术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且土木工程混凝土可为整个施工创造便利化条件,施工便捷,但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和养护等工作环节,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为节省混凝土结构施工成本,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对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在对其施工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无法及时排出,混凝土结构外部和内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产生施工结构裂缝。鉴于此,在对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浇筑作业时,需要一次完成浇筑,而且在混凝土配料工序上,要考虑混凝土结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如水灰比、外加剂、砂石骨料等。
2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热主要是在向水泥中加入水之后搅拌时,二者之间会产生 化学作用导致热量的升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时往往有大面积区域需要 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在混凝土浇筑的横截面积往往偏大,这样就导致端 面系数相对较小。上述特点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 增加的热量不能够充分散发出去,导致大部分的热量都堆积在建筑物混 凝土结构的内部,结构体内部的温度远远高于外部,二者之间形成较大 的温度差,待混凝土冷却之后受温度差的影响自然就会产生裂缝。
2.2 混凝土自缩的影响
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之后,受混凝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硬化过程中 会产生自缩的情况,自缩会引起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混凝土结构 的裂缝。常见因素包括水泥、掺合料、水泥、外加剂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其 中,水泥是混凝土常出现自缩的关键因素,这是由于在混凝土凝固时, 其中的水分最多能够消耗 20%,另外 80%的水分都是通过蒸发的方式被 消耗的,如果混凝土在蒸发过程中消耗的水分达到一定比例即大于混凝 土自身的自缩值,那么就会出现混凝土自缩的现象,引起混凝土结构裂 缝形成。
2.3 管理不善等主观因素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客观因素之外,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设计不 当、施工管理不到位、监管不严等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 在以往施工活动中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选择并使用劣质混 凝土材料,导致后期裂缝的出现,还有部分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没 有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尤其是对气温变化的忽视,导 致不能够合理确定混凝土建筑材料的配比,从而引起裂缝的形成。再有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程序,监督管理制度不到位,专业技 术人员的资质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在施工中忽视很多重要的细 节,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概率。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重视和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要切实依据具体浇筑规范标准进行,为了避免产生施工裂缝,振捣设备的配备要做到插电均匀。当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需反复抹压作业,然后采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对抹压完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在此阶段,还需定期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洒水,防止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最终的施工质量,因此在高度重视和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前提下,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初步质量检测和后续复检工作,结合工程外部环境,规范作业工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3.2加强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检测,控制其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施工时,除了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有效释放混凝土中的热量外,还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浇筑混凝土作业,可采取“蓄水法”、“暖棚法”、“遮盖物覆盖法”等常见降温措施,使混凝土材料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与此同时,为了充分释放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控制和约束作用力,施工时需通过设置有效的滑动层,缩减混凝土厚度,尽可能减少来自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巨大约束力。在此基础上,可分别采用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无损检测技术、混凝土缺陷测试三种技术手段,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结构的回弹值进行测定,以根据公式“”(式中“R”和“Ri”分别表示测区回弹代表值和第i个测点的有效回弹值)推测单个构件的质量强度,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3.3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搅拌工序。
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具有自缩功能、约束力较强,因此混凝土施工会产生水泥水化热问题、溢水问题及施工结构裂缝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成因及具体危害,要充分认识混凝土结构的特征和施工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搅拌工序。鉴于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选择及配制方法不科学、人为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现状,
3.4提升抗裂、抗拉性能
要注意混凝土拌和物材料配比,合理配比会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配比需要结合以往经验并以实际试验结果为准,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配比标准并检查成品质量,根据环境变化做好调整,确保混凝土良好性能。要加强配比及搅拌流程工作人员培训与监督,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控制好混凝土质量,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适当添加配筋以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抗裂性能,也可以适当加入添加剂,约束混凝土收缩性,起到抗裂效果。另外,养护期必须做好覆盖及保湿养护,以免表层混凝土过快干燥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对抗拉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纤维材料提高混凝土整体抗拉强度。
4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混凝土施工结构问题所引发的建筑工程质量事件数量在不断上升,给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 的损失。 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问题,从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自缩等几方面入手针对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8):99.
[2]张子照.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居舍,2019(8):69.
[3]王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5):147-148.
[4]崔广.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抗裂缝施工技术.交通世界.2019年: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