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结构混凝土缺陷治理探析 王忠政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忠政1 雷浩1 陈芳芳2
[导读] 摘要:以某地铁车站为例,统计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按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针对各种缺陷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并分析了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以作为后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知道。

        1.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9;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以某地铁车站为例,统计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按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针对各种缺陷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并分析了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以作为后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知道。
        关键词:缺陷治理;混凝土结构;地铁车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交通压力也日益增长。各地政府在大力提倡环保出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地下交通,而地铁作为最成熟的地下交通工具,近年来投资规模增长迅速。车站作为地铁重要的组成结构,主要为混凝土结构且处于地下,施工过程中各种缺陷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使用。混凝土缺陷不可避免,但轨道交通工程为百年工程,缺陷治理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使用寿命。本文以某地铁车站为例,统计了施工中的各种缺陷类型,并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缺陷治理方法,分析了缺陷产生原因,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施工指导。
        1.工程概况
        该车站机构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长度为472m,宽度为19.70m(不含围护结构),基坑深度为16.53m。本车站共设计了9个出入口、3组风亭,2组冷却塔,3个安全出入口。本车站施工工法为明挖施工,两端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本车站为始发和接收站,两个端头分别设有盾构吊出井和盾构始发井。车站结构使用c35、c50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防水为一级防水。
        2.混凝土缺陷统计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标准统计,该车站共有25处缺陷,缺陷等级均为一般缺陷,无严重缺陷,各类别缺陷统计如表1:
    
        3.缺陷治理原则
        针对结构缺陷的分类情况,实行一类一策,保证治理方法有针对性、合理性,确保治理效果的有效性。
        4.相关混凝土缺陷产生原因
        4.1胀模是由于模板刚度不足,或者支撑系统没做好,导致模板在支撑系统薄弱处出现胀模现象。错台是由于模板拼缝不整齐,有错位,或者模板强度不足,浇筑混凝土是模板位置错动导致。
        4.2 麻面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模板未清理干净,部分位置粘结有泥浆等杂物,脱模剂等未涂刷均匀,部分区域未涂刷,导致拆模时模板与混凝黏连、脱落;
        2)模板过于干燥,混凝土表面水分被吸收,使表面混凝土水化早期水分不足形成麻面[1];
        3)模板拼接接缝过大或有错缝,导致部分接缝处有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气泡过多未排出,水化后停在结构表面形成麻点。
        4.3 裂缝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多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等综合因素影响,本项目裂缝方向为45度,初步判断为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模板本身刚性不强或者模板架设不规范,支撑间距太大或支撑不牢固等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沉降裂缝。此类裂缝一般呈现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呈梭形,其走向模板架设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沿着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降裂缝,通常会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程度成正比关系。普遍裂缝宽度为0.3~0.4mm,基本不受温度变化影响[2]。混凝土强度增长稳定之后,裂缝宽带也基本趋于稳定。
        4.4 蜂窝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下料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2)混凝土的振捣不到位,或未振捣,或振捣时长不足;
        3)模板拼接缝隙过大,导致流失水泥砂浆;
        4)钢筋过密,未待混凝土填充到位就连续灌注混凝土。
        5.各类型缺陷治理
        5.1外观缺陷治理
        该工程外观缺陷主要为胀模和模板错台,治理方法如下:
        标识出胀模范围,对胀模部分的混凝土进行凿除,根据混凝土鼓胀程度大小确定处理方法。对于鼓胀程度较低的结构部位,用角磨机直接将混凝土鼓胀部分磨掉,使混凝土表面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标准;对于鼓胀程度较大的结构部位,需要人工先将凸起的混凝土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凿完的混凝土外观需要达到斩假石的外观效果,并且没有松动的骨料颗粒。然后使用高于原混凝设计等级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回填抹平,然后采用角磨机打磨表面,使混凝土表面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表面质量要求。


        5.2外形缺陷治理
        该工程外形缺陷主要为麻面,麻面治理方法如下:
        1)表面过水的麻面,需先将用钢丝刷和清水刷洗麻面部位,使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和洁净,然后用水泥净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待其达到设计龄期后再用环氧基液涂刷两遍混凝土修复面,以保证修补部位有足够的耐磨度,并防止水流对修复处产生空蚀现象,待环氧基液基本凝固后用砂纸适度打磨其表面,以确保修补部位表面色泽与正常部位近似;
        2)表面不过水的麻面,用钢丝刷和清水刷洗麻面部位,并使麻面部位充分洁净和湿润,然后用水泥净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待水泥素浆凝固后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修补部位表面色泽与正常部位近似。


        5.3混凝土裂缝治理
        混凝土裂缝必须经调查、观测,形态稳定后再采取对应的修复方法。目前,常用的修补方法有表面封闭法、压力灌浆法及填堵法。为恢复结构整体性、防水性及耐久性,提高治理效果,该车站裂缝均使用环氧树脂压力灌浆法修复。
        1)工艺流程:凿槽→埋设浆嘴→封缝→封闭检查→制浆→灌浆→封孔→灌浆质量检查。
        2)施工要点:①灌浆用材宜选用粘结力强、可灌性好的树脂类材料,通常选用环氧树脂[3];②对于宽度大于2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类材料,对于活动性裂缝宜采用经稀释的环氧树脂类材料;③化学灌浆压力控制在0.2~0.4MPa,水泥浆灌浆压力控制在0.4~0.8MPa,增大压力也并不利于灌浆效果的提升;④灌浆后,待浆液初凝并且没有外渗时,才能拆下浆嘴。


        蜂窝治理措施如下:
        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
        2)用毛刷将开凿部位刷干净,并用水冲洗掉松动石子及粉尘,然后纵横方向各刷一遍水泥净浆;
        3)支设模板,要求模板密贴、牢固,并预留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可清理掉支模时候的垃圾,并在清理后及时封堵住清理口;
        4)对修补处表面接洽面涂刷一层42.5R水泥浆进行界面涂刷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5)采用比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修复,操作时用小钢筋插捣、敲击振捣密实;
        6)混凝土终凝后拆模,用麻袋包密洒水养护,避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
        7)视浇筑混凝土质量情况,选择砂纸或者砂轮对其打磨,使修复处表面颜色和平整度与正常部位混凝近似。


        6.结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缺陷的产生多为人为因素导致,加强施工重点环节质量控制,规范施工中的质量行为,可以减少质量缺陷的产生,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质量缺陷不可避免,后期缺陷修复尤为重要。针对结构缺陷的治理,必须实行一类一策,保证治理方法有针对性、合理性,确保治理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姚永良. 工民建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 聂祖祥.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
        [3] 黄河. 化学灌浆技术在承台裂缝加固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0
        [4] 陈西平.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体会[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