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宝圩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崇左 532300
摘要: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人们对于村镇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村镇规划管理建设效果,使其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最大化方面的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规划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明确相应的规划要点,促进我国村镇规划管理不断创新和优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管理分析;措施分析
前言:近几年,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得到了稳步的推进,农村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变化,一些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新农村建设形势良好,城乡差距基本消失,但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从宏观建设的角度,分析和审视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管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便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地实施村镇规划管理。
1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理念
1.1 协调性
村镇规划管理的协调性就是在规划过程中,确保社会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环境之间三者达到稳定的关系,也是新农村建设下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首要原则。在实际的村镇规划管理中,人们需要着重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根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确保规划工作与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相匹配。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做出提前性的产出与投入、开发与保护的规划计划,提高村镇规划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整体村镇规划管理更加完整和高效。
1.2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对村镇规划管理进行环保性和创新性的改良。目前在村镇规划管理的过程中,生态绿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往往会进行多种多样的植物栽种,并对需要保护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专业化的规划。这样一来,农村绿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满足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
1.3 服务性原则
村镇规划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加完整、高效、专业的农村建设活动。为了满足服务性原则,在实际的村镇规划管理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调查包括:人们的居住习惯、建设要求、农村发展规律等,将服务性原则与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服务性原则使得村镇规划管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1.4 成本经济性及可行性原则
基于村镇规划管理的计划实施,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及方案的科学性,促使村镇规划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村镇规划管理实践中也需要满足这些方面的设计要求:增地、增质、增产、增效、生态、环保、发展。通过对这些不同要求的充分考虑,可实现对村镇规划管理的科学规划设计,高效地完成相应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避免对新农村建设效果、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利影响。
2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群众对村镇建设认识不足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对社会发展的前景和动态关注度不高,在新农村村镇建设的认识方面也存在问题,加上乡镇政府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农民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了解较为薄弱,认识不到新农村建设管理给农民带来的生活便利以及经济发展。因此,农民在新农村村镇建设过程中认为会涉及自己利益,产生抵触情绪,阻碍村镇建设。
2.2 缺少有效的规划管理体系
目前,一般在村镇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都是自然的演进方法,在规划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但村镇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村镇仍然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才的严重流失。这是由于村镇管理部门在人才的规划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管理规划体系,所以在实行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就存在笼统模糊的现象。除此之外,村镇在管理建设过程中就缺少因地制宜的思想,从而在发展的风格和文化方面对村镇规划管理的效能不大。
2.3 村镇建设管理配套设施落后
由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资金缺乏的现象,村镇建设时村民参与配合意识薄弱,村委会也没有具体的规划项目,只是对村内的公路进行修建,由于煤矿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没有相应的排水排污设施,导致在建成后雨水、生活排水、企业污水无法及时的排走,堆积在马路上,容易对新修的道路造成破坏,从而以循环的方式再修、再破坏,这样的建设对农民生活并没有改善作用,也不会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只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土地设备资源的浪费。
3 提高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3.1 充分考虑生态需求
新农村建设对于村镇规划管理的生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村镇规划管理建设开发,人们应该站在生态的角度去思考,使新农村建设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平衡点,在保障农村基本的公共设施需求时,提高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在村镇规划管理过程中,生态自然环境作为关键的突破点,让绿色和环保成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生态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农村公共设施的绿化要求,还能有效提升农村环境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尘防沙的作用,为提升农村环境提供保障。同时,生态建设对于新农村的经济效益提供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统一,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新农村建设相关宣传
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更为整洁、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在建设前期政府就应该鼓励农民参与到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过程中来,并且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了解村镇建设管理的意识,让村民认识到村镇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福利性,从而使其参与到村镇规划的前期工作中来,并且对村镇建设规划管理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
3.3 完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符合城镇文化发展的管理体系。其中要涵盖多层次、多元化的规划管理内容,并且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同时,要制定符合乡村发展特色的科学发展体系,形成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并由省、市一级乡镇管理规划处进行专门的管理,做到在建设中保护村镇文化特色,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利用农村自身的风格与地域文化提高产业收入,减少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能。
3.4 注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在村镇规划管理中,因为排水工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村民的日常生活,还和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建设功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在完全保证村镇规划管理质量的同时,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并始终以此为着手点,充分考虑排水工程和其他建设项目相结合、衔接的同时保证施工成本不再增加,尽可能提高农村土地灌溉和排水的周边环境,确保村镇规划管理顺畅。
3.5 加强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新农村乡镇规划进程中,基础设施是完善新农村建设中规划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做好基础设施工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回归和参与到村镇规划管理中来,政府也可以制定村镇规划管理基础设施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心中村镇规划的蓝图,并对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并且要解决好企业和乡村路面排水、绿化、住宅问题,为农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绿色的活动和居住空间,提供相应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不断改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村镇规划管理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逐渐提高对于村镇规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规划调整,在规划过程中关注生态性和协调性,为村镇人民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村镇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发良.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讨[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8, 000(011):93.
[2]卢沛昭.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 609(03):52-53.
[3]黄娅绮.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