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李春林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春林
[导读] 摘要:电力工程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建设。
        国网娄烦县供电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300
        摘要:电力工程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建设。电力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这需要提高对电力地基施工的重视度,只有将基础打好,才可以使得电力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的施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由于电力工程的功能性比较强,并且施工条件也比较恶劣,因此在进行电力工程时,应对地基施工进行严格监管,从而提升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电网建设提供更好的建筑基础。
        关键词:电力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进行地基施工作业时,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是其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确保能够更加科学的开展地基施工,保障施工质量,有效提升电力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电力地基处理的特征
        现如今我国电力地基处理中普遍存在复杂性、潜伏性、严重性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各地方的软土土质、冻土土质等都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还受到天气、地域、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等,都会为电力地基施工带来许多不便。电力工程的整个施工环节都是紧紧相扣的,如果电力地基施工没有打好基础,这就埋下许多安全隐患。除此,电力地基处理中潜伏性因素的影响,有些问题会在使用一段时候之后才会被发现,地基是电力的前期工作,也是电力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将电力地基打好,才可以保障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2电力工程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2.1积极推行岩土工程相关体制
        基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对勘察设计单位而言,必须为业主制定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尽可能的减少自身作业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获得生机。对岩土工程师而言,必须将效益作为宗旨,对不同工作间保持的关系进行充分考虑,以此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对此,电力工程的岩土工程有着很高的地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相关体制的深入推广,促使岩土工程实现一体化,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经济发要求,无论是对保证工期与质量,还是控制造价,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2优化结构设计
        在具体落实地基基础设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对整体工程建设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仔细勘察施工现场,确保承重结构能够高度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结构设计人员在具体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及基础自身重量、上部结构重量、电力设备重量及各种可变荷载的作用,地基基础必须安全承载以上荷载,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同时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才能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2.3科学选择地基处理方式
        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结构荷载或存在因渗漏、机器振动等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液化或失稳隐患时,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相对于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处理技术需要增加地基处理工序,在人为条件下实现地基加固。天然地基,基础下的地层可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满足冻结和稳定性要求后可以直接施工,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人工地基,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沉降量大于容许沉降量时,采取人工加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密实度,减小沉降量,较天然地基成本会提高。在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地基处理技术时,地基处理的方法有换土垫层,挤密或振冲,碾压与夯实,预压,胶结加固和加筋等,通常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处理方案,以达到地基处理的以下几个目的:提高地基土抗剪强度、降低软弱土压缩性、减少地基沉降量、防止不均匀沉降、改善土的渗透性能和动力特性、防止地震液化。具体分析三个方面。

首先,正确选择人工地基处理深度,在现阶段选择设计人工地基深度时,严格遵循变形与控制的原则。如果工程施工复杂或规模较大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时,需要和人工地基处理方案有效结合。其次,相对于天然地基而言,人工地基具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性,需要应用人工地基具体实施效果与其进行科学对比,同时还需要基于以往工作经验对其两种地基方式进行判断,确保地基方式选择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最后需要确保人工地基处理方式选择的正确性,相关设计人员要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当深度较小没有地下水时,夯实水泥土桩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通过两方面作用提高地基强度,其一是成桩夯实过程中挤密桩间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桩间土强度,其二是水泥土本身夯实成桩,水泥与土混合后凝结固化,使桩体本身有较高强度,具有水硬性。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明显提高。
        2.4加强对复合地基的研究与应用
        对于复合地基,它是近几年在我国出现并得到发展的全新理论,它的设计思想为先对桩间土具有的承载能力予以充分发挥,然后由桩来承担桩间土无法承担的荷载。具体方法为在桩顶采用砂性土设置褥垫,相较于未设褥垫的情况,桩间土实际承载能力能提高近70%,通过这样的处理,能从根本上解决在过去的理论中存在的对桩间土实际承载力难以取值的问题,也避免了按照原规范在设计和施工中没有对桩间土具有的承载能力进行考虑而造成的浪费。之所以设置褥垫可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其原因包括下列四点:其一,使桩和桩间土同时承担上部荷载;其二,采用厚度适宜的垫层,能对桩和桩间土之间承担荷载的比例进行调整;其三,通过对垫层厚度的适当调整能使桩与桩间土在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分担发生明显变化;其四,能防止在基础的底面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由此可见,垫层具有的作用对任意一种类型的复合地基都有着普遍意义,都能在达到理想效果的同时,节省投资。
        2.5提高对电力地基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在电力地基施工过程中,提高对电力地基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显得尤为重要。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将安全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在电力地基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能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解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案例分析
        某110kV变电站占地面积约5600m2,拟建配电装置楼(高三层)、消防水池、水泵房等。变电站区内主要为大面积的震旦纪变质岩和人工填土层,其中填土层水浸易软化,透水性不均,压实强度不一。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为满足变电站建筑物施工要求,需对填土区软弱地基部分进行处理。首先坡顶使用强夯法,通过两遍点夯一遍满夯,使整体设备区域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其余地方的承载力大于等于120kPa,提高整体坡顶泥土密实度和承载力,然后将双排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振冲碎石桩作为支挡桩,处理边坡表面泥土分层回填、碾压,回填土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碾压机总质量不少于1000kg,碾压后压实系数不小于0.92,并增加土工格栅,最后在每级边坡顶和边坡两侧修排水沟,坡面做人字形截水骨架和导流截水沟,骨架中间采用培土植草皮绿化,通过上述多种处理方法,可提高边坡抗渗能力,减少边坡水土流失,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运行风险,满足了变电站运行要求。
        4结语
        总之,通过强化工程地质勘察,科学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优化结构设计,应用复合地基理论,加强施工管理,能够确保在电力工程施工时科学应用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和提高施工质量,为电力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打好基础,确保电力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黄庆玲.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7,(01):189.
        [2]白明.关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问题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36):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