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机电一体化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但是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但是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到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已经充分完善了机电一体化,并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尽管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机电一体化的推广过程中,如何对电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保护,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电机维护
机电一体化是传统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通常是以人工为主进行机电设备操作。但是当生产规模持续扩张,对于机电要求更高时,以传统机械为主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学逐渐被应用于机电当中,将新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深度融合,可以为未来生产提供更大的帮助。
1机电一体化概述
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采用电子技术或者应用电子技术后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研发,这种主要的技术被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且企业所研发的相关技术和设备能够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其使用的过程、信息处理过程、动力功能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建设,这充分体现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功能和应用效果。而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机电一体化的工作也被不断创新和挖掘。机电一体化在应用过程中,其功能更加完善、质量更加具有保障、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这不仅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将机械设备与软件设施进行有效的配置,还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2.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在传统的机械技术的基础之上加入电子信息技术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最大亮点在于机电一体化既具有新型电子操控的高效率,又具有传统机械技术的生产特点。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中,传统机械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辅相成。
2.2电子信息技术
机电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机”和“电”两部分的融合。“机”,就是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部分,主要是由生产机器组成;“电”则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机电一体化实现了由电脑代替人对生产器械实施控制,不仅让工人解放了双手,也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高效。
2.3传感检测技术
电脑的传感技术,就好比是人类的感觉知觉,是电脑的感受器官。电脑通过传感技术,可以对生产情况实时感知,并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电脑传感检测范围越广,检测越精准,其智能化程度就越高,机电一体化的完成度也就越高。传感检测技术是否足够精准,是衡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
3电一体化中电机控制与维护过程存在问题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在针对电机控制与维护过程中,传统的电机控制与维护方案都无法满足机电一体化高效运转的要求。而且陈旧、传统的电机控制设备无法对电机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同时电机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是比较特殊的,要想有效避免电机运转高效、长久,就需要对电机环境进行建设。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电机要求愈加严格,电机控制倘若出故障就会给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干扰。比如电机操作人员在应用指令进行执行环节中,如果自动化电机无法对指令进行精确地识别,就可能会对电机运作造成影响。
此外在生产环节当中,电机一旦产生异常状态就会对整个作用造成影响。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但是不限于短路问题、电机过热等等,这时就对电机控制、保护系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机电一体化电机的操作环节中,传统的电机保护装置通常运用的是电磁继电器、电动机保护器、热继电器等相关的硬件防护措施,然而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这种简单的防护措施在信息处理环节中,会造成数据精确性的不足,不适应现在生产的进步与发展,还会造成许多事故的产生,这些都与机电系统灵敏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整体来看,以电磁继电器、电动机保护器、热继电器所构成的硬件防护措施,在综合性能上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4机电一体化对电机控制与维护的具体策略
4.1强化对相关装置的周期性定检
(1)开展更加精细化的定检活动。主要是因为定检活动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相关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和运行的状况,同时还能够不断完善检查的规范和限定,进而使定检工作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例如:对专项化检查细则进行明确规定;制定周全的规范化检查细则。细则的制定和明确能够有效降低由于一体化装置在时间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故障和不良的状况。(2)对机电一体化装置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和检查。这种检查的方法能够帮助相关的人员了解当前机电一体化装置设备的运行状态。主要是因为机电一体化设备是由多个零部件构成的,这些复杂的零部件在运行的规程中很容易发生灵敏性较低的现状,特别是如果某一个零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缺失的现象,则会影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相关的电力人员和维护人员需要对机电一体化装置开展周期性的定检工作,从而保障机电一体化装置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检测,提高多样性内部零部件的灵敏性和高效性。另外,还能够提高设备后续的运行状态,减少和规避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现象,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4.2强化电压与电流控制
机电一体化应用的核心部分就是电机,靠电力来进行驱动。电流和电压则是所有靠电力驱动的设备的重要参数。电流和电压还构成了电机的额定功率,若这几个参数在电机工作时显示正常,则说明电机无故障;若这几个参数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显示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说明电机出现了故障,此时应当停止工作,及时排查故障,避免事故发生。监测电流和电压的方式也很简单,常规仪表盘即可实现监测目的。当电压异常时,可能是内部电阻出现了问题;当电流异常时,可能是机器内部出现了短路等故障。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是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与保护的重要途径。
4.3及时清理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转工作环境
由于机电设备的特殊性对于工作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电机在正常运转中通常会产生静电,长时间的运转会由于静电作用吸附着诸多杂质与灰尘。长此以往,倘若部队产生的杂质与灰尘进行系统性的清理,不仅会对电机造成一定的物理损伤,同时由于不同杂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对机件表面造成化学属性上的损害与腐蚀,甚至会影响到电机的后期运转。所以不仅要及时的检查工作环境是否符合机电一体化运转的基本要求,还需要对机电一体化工作当中所吸附的垃圾进行通风与处理。相关车间可以安排定期人员对整个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运转环境进行定期清理。
5结语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结合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型机械控制技术。这种技术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符合当下以信息化技术为主的生产技术。同时还显著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将人们从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因此,只有对电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保护能够为正常生产提供了诸多的保障,即能够提升生产的效率,还能够保障生产的质量,从而为企业增收增益。
参考文献:
[1]车文亮.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J].农家参谋,2017(08):83.
[2]潘彩霞.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路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7(03):208-2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