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12219840428XXXX 广西横县 530300
摘要: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变电站的运行是否稳定、高效,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一次设备包括变压器、电动机、母线、电缆及电抗器等,任务是分配与输送电能,而二次设备中均为一次设备的辅助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保证运行的稳定。可见,变电站中涉及到的设备非常多,且在变电站运行负荷不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下,实现电气自动化并保证每个设备运行安全成为重要工作。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探析
导言:
要对电力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建立奖励机制保证其工作质量。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员工如果工作认真,表现出色,那么给予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保障了变电站的整体的安全运行。
1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和用户的重要性体现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和电力运行是否是安全运行,可以从2方面分析得出:(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需要电力,同时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给社会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通过电力所带来的一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方便,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们对电力的依赖,而产生了各种的高负荷电器出现,这才使得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所出现。(2)想要电力能够安全的运行,就必须要对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对于变电站管理水平也进行改善。在经济发展快速的社会当中用电量不断增加,对于基础的电站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对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安全的正常运行进行严格要求,才有可能使国家的电力系统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2 影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
2.1 自动化系统设计因素
自动化系统设计为实现电气自动化运行的核心,自动系统的设计质量,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以及电力安全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实际发展中自动化系统设计因素对电力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动化系统设计存在的安全缺陷,造成电气设备机组控制出现异常;线路运行短路,产生电力故障、设备故障、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现象。
2.2 人员因素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中,电力安全运行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因此从专业角度分析,人员因素是造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异常运行、电力运行异常的主要因素。
人员因素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运行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对相关自动化操作程序的执行及相关操作指令的调整存在问题,造成变电站自动化运行异常以及电气设备损坏。
另外维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维护变电站机组设备时,维护周期过长,维护不合格;自动化设备运行性能不达标,能耗过高,频繁出现安全故障等不良现象。
2.3 管理制度因素
变电站管理不完善,是造成变电站出现电力安全事故的因素之一。其中管理制度因素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变电站的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的管理漏洞、安全漏洞、防护漏洞,使电气设备出现故障,输出异常,造成电力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
2.4 网络通讯质量因素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现逻辑方面分析可知,网络通讯技术为其核心技术,良好的网络通讯技术,对提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质量及电气设备的控制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网络通讯质量角度分析可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网络通讯异常,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中指令传输、有效控制电气设备及电力调配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 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措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变电站应当着手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确切的贯彻与执行。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以此来提升变电站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变电站管理人員要积极参与到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强化电力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3.2 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变电站电力运行进行安全管理,有助于实现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利用在线监测技术监督电气设备的接触完整性和内部温度,及时发现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电网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一些决策系统可以科学分析电气运行中的不正常信息,并对其加以整合,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
3.3 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
任何工作的成效都依赖于工作人员的能力,在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管理工作未落到实处引起的。为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工作的把控。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切实显著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为电力系统的运作提供良好条件。首先,加大经济成本,通过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到高端人才。变电站在向自动化转变的进程中,涉及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工作人员这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先进人才手中。目前招聘人才的渠道多种多样,人才市场是比较充足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电力企业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变电站要招纳到理想的人才,就必须增加待遇的吸引力,如人性化的工作时间安排等。同时,也要预防滥竽充数的人进入企业,不但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甚至还会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其次,提升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变电站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聘请专业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对过去错误的操作进行改进。此外,还可以开展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最后,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不知所措,可以定期开展突发状况应对演练,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工作人员积累面对异常现象时的经验,防范于未然。
3.4 加强对变电站管理人员的培训
无论项目在哪里,都由人操作。因此,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安全的正常高效运行取决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经理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并非所有管理人员都具备这种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化知识的培训,对承担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应该做到2方面:开始应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专家宣讲会来使员工了解更多的工作经验。管理者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要加强教育观念的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培养。你无法在管理中勉强度日;你不能抓住机会。在过去的悲剧性案例的基础上,应该加强管理者的危机感。如果工作做得不好,就会给管理层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管理者的责任应得到加强。此外,应定期在变电站进行应急演练,积累经验和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可熟练应对突发事件。这种反复演练,可以提高紧急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缩短紧急情况发生的处理时间,尽快减少紧急情况的不利影响。不仅是对内部人员的培训,还需要积极招聘一些专业的人才,同时应开展全面评估,看是否真的有资格胜任这项工作。由于人才难得,不能忽视这项工作。
结束语
对于变电站运行,电气自动化主要服务于系统安全运行,因此,电气自动化是决定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为此,要结合变电站发展实际,正视电气自动化对于系统运行的价值,掌握提升电气自动化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构建行之有效的安全维护措施,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梁业盈.浅谈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J].电子世界,2019(22):132.
[2]吴志锋.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