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田甜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田甜
[导读] 摘要:随着对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
        咸宁市安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咸宁  437100
        摘要:随着对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故此,在排水工程建设上,各个建设环节都要制定高效的节能减排的计划,重视资源节约。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应该重点实施节能计划,在其设计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降低能源的消耗,并提高其能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给排水;节能;市政工程;水资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能源损耗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此,在现今经济建设中,务必加大对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的重视力度,以降低污染及能源损耗,推动各行业的稳定发展。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对于提高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意义。
        1市政工程给排水的理论概述
        市政给排水作用是水供给、废水排放和水质改善,除了为城市供给用水和排放雨水、污水等水体,也兼顾控制城市内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城市给排水工程是预防水媒传染疾病、保护国民健康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市政给排水工程规模也逐年增加,尤其是我国人均用水量在逐年增加,因此必须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资源节能技术,将节能技术融合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前期,并在运营过程综合考虑各种节能因素,从各个环节控制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节能效果。也可以说,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2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使用价值
        市政工程建设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开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不能设置科学有效的给排水系统,不仅会对水资源供应及排放带来较大影响,还会加剧城市污染,阻碍城市生态环境的科学构建。为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应加大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力度,构建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一方面保证水资源供应及排出效率,一方面对排放的污水实施科学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达到绿色环保目标。此外,传统市政工程建设中,由于存在较大的能耗问题,导致我国能源危机问题严重,经济成本损失不断加大,而在使用市政给排水技术后,则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降低能耗问题的产生,缓解我国现存的能源危机问题,推动城市乃至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开放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再加上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相对较大,带来的能耗问题也相对较为严重。为此,有必要加大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合理规划现有资源和能源,改善城市建设水平。在施工时期,通过节约能源,使用供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可以显著减少能源的消耗,这样可以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提升排水压力控制水平
        在给排水设计中,必须对供水压力给予足够重视,如果水压过大,则排水系统会应为无法承受过大压力导致其配件发生损坏,因此,供水压力的设置必须做到有所依,即根据排水配件进行设计,水压的控制措施,首先要对建筑用水进行测量,明确给水的压力阈值,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给排水安全,应该为给排水系统增设减压设备,以此避免水流超压情况的发生,实现节能节水的目的。
        3.2做好给排水管网布局
        管网是给排水的基础设施,其布局是否合理,对系统的节能节水性能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管网布局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地的地理情况,管网布局必须与城市地形相协调。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会设置在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下,管网深度也应该考虑埋藏地地形,尽量保证污水能够自流。对于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则可以将其作为主排水管的设置,污水支管在此处汇合,进行污水统一处理,对于横支管网设计,也要遵循管道与地形坡度协调原则。
        3.3采用分区供水模式
        水与其他资源有着本质的区别,水的液态特性极强,在较高的管道中流动会对管道产生强烈的压力。对此,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水资源的特点进行设定,也可以利用水资源的特性做到节能减排。例如,在东北地区的供暖管道中,水供暖居多,建筑物在建设供暖管道时,可以对水压进行加压,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还可以将供暖水进行二次利用,重复进行水供暖。在排水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管网叠,改变供水的压力,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情况,做到节能减排。
        3.4构建中水系统
        通过构建中水系统,能够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中水系统是指一种可以实现对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系统,应用中节能效果显著。因此,在实现市政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目标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中水系统的应用,更好地体现节能给排水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为:(1)结合中水系统的功能特性,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将其应用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实现对生活污水的高效处理,满足非饮用水再利用要求,确保这类工程节能设计状况的良好性;(2)设计人员在完成市政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中水系统的高效利用,应考虑就近原则要求,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增加这类系统构建中的成本费用,为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效果的增强提供专业保障。
        3.5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从水体资源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客观,但是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雨水作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在传统给排水系统设计当中,并没有对雨水进行利用,而是将其与排水系统相关联,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此类情况不仅造成了淡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增加了排水系统的工作负担。通过建立雨水采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雨水采集装置的建设位置,如可以在地势低洼处、道路植被处等,刺激到的雨水经过简单沉淀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用水进行应用,如果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也可以作为生活用水,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3.6合理运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最为普遍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应用太阳能能够有效减少排水工程的资源消耗,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以及太阳光照时间、范围进行合理设计,才能够将太阳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例如,建筑物高度过低,在布置太阳能设备时可以采用分散布置法,并在合理的地点安排相对应的排水管道,每户出水的管道都能保障在总管道井中,在保证其集热板能够有效工作的基础上高效完成排水工作。对于较高的建筑物,可将太阳能布置在同一处进行集中供热,也可以直接运用太阳能供热,之后在水箱内设置相关测量水温的加热设备,控制太阳能源收热系统,保持供热温度的稳定。合理运用太阳能能够有效节约能源的消耗,并起到环保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期间,节能给排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能够为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保障。但是,如果在开展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期间,没有将节能给排水技术融入其中,将会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进而对我国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造成制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格外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不断的将节能技术应用其中,通过相应的措施,促使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并且促使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合理用水,将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推进。
        参考文献:
        [1]陈明进.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浅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5,28.
        [2]郭锐,侯艳薇.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浅析[J].居舍,2019,(21):106.
        [3]肖璟.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14.
        [4]张利婷.探析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8,(29):134.
        [5]杨旭,赵文辉.节能给排水技术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