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崔建琦
[导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相关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模式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70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相关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模式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发展也要与时俱进,采用信息化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模式将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和相关学生信息进行整合,以达到提升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
        引言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或者个性化的需要,要不断地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意识,改善传统的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让信息服务得到体现,以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与创新服务进行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作用
        (一)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学习场地
        众所周知,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在课堂,那么图书馆就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大量参考文献:和学习资源,还能进一步传播文化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在图书馆里,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与同学讨论,达到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的目的,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二)图书馆拥有大量文献资料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当代社会中,仅仅依靠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是不足以帮助人才在社会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因此,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在课余需要大量的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提高自身修养。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个课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资料,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层面,深入了解知识含义。
        二、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化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网络管理服务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在书籍和资料的整理方面往往是围绕着图书的数目、借阅时间、陈列等程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图书整理和借阅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大地方便了相关图书和资料的流通与借阅。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原有的高校图书借阅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阶段高效率的网络化服务模式。在现阶段条件下的高校网络化服务模式中,师生应该通过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高效快捷地查阅并借出自己所需要的书籍资料。虽然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平台已经实现了由机器实现操作借阅流程,但图书馆自身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还不能实现相关资源的完全数字化,众多的文献和重要资料仍然只存在于书目的层次上,不能供高校师生网上借阅。所以,这种陈旧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和文献借阅的自动化,但距离整个图书馆全信息化的实现仍相距较远。
        (二)缺少网络服务资源
        网络信息服务资源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炽手可热的资源,若是信息资源投入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的水平,很多高校受到了经费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购买一些纸质文献作为馆藏核心,运用手工的方式做信息入库的加工处理,这样不仅劳动量非常大,而且收获的效果甚微,甚至还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网络信息资源给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很多的保障,多媒体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新精神,而图书馆电子资源成为基础设施给读者带去服务,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经常出现网速过慢或资源库连接问题,这样对于读者来讲可能会影响到读者的积极性,也影响到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技术水平较差
        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大部分年龄都偏大,其自身的互联网技术本就相对较差,再加上其服务理念和相关互联网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发展的水平相对落后。

而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不完善又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师生的使用体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流失的情况,从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改进管理服务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读者为中心,更新信息服务观念
        高校图书馆为了创新服务,必须在服务意识上有所转变,建立起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这才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宗旨和目标。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就是服务,当代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永远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打破以往服务的局限性,增加和读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读者的需求。争取能够从外部和内部满足读者的潜在性需要给读者以更多的惊喜。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的信息服务建设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与社会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开辟出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也能够让读者的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综合能力。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学习与培训,了解怎样去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熟练地运用网络与技巧或者热门网站等等,增加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来源。
        (二)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管理体系
        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不足进行分析,管理体系问题对图书馆持续、创新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针对图书馆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结合网络环境变化与要求,制定更为科学、有效图书馆管理方式,从而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其次,不同高校,应结合学校内部情况,协调好学校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确保学校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存在冲突问题。与此同时,应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明确管理权责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稳定进行,推动高校图书馆工作创新,以安全、持续为管理创新基础,做好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并保障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模式
        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相关高校图书馆在书籍和资料的整理方面,往往是遵循着相关图书的数目、借阅时间、陈列等程序进行的,而这种传统的发展管理模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高校师生的需求。所以要想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不断完备相关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其次,高校图书馆在致力于建立信息化图书馆的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多方面整合高校师生的需求,并根据相关需求确立高校图书馆相关资源的建设方向,保证高校图书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高校师生提供相对完备优质的专业化资源。
        (四)拓展工作人员的知识层面
        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帮助读者答疑解惑,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拓展知识层面,优化自身服务能力。另外,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工作会议,进行工作心得交流,或邀请专家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的讲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过程中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是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潮洛朦.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化服务的创新模式探讨[J].才智,2019(36):184.
        [2]杨洪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初探[J].科技资讯,2019,17(36):141+143.
        [3]冷木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7):203-205.
        [4]孙鸿.信息觅食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探讨[J].才智,2018(36):129.
        [5]王春京.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8(23):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