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华电十三间房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哈密 839000
摘要: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环保性能良好,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有益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不断更新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风电场的投入不断增加,电机组的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对于风能的高效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风电场在生产当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因此,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处理,成为当前形势下风电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风电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绿色经济运行、生产运作的前提条件,是对国家和集体公共财产负责的基本要求,是对风电企业正常生产与运营的必要保证,是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管理问题在企业如何强基固本、降本增效等经济技术决策中成为核心问题。因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更是从事风电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风电场自身特点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刚刚起步,专业人才缺乏。因为近年风电场建造的迅猛发展,风电行业当前不管从人才培养、管理经验、技术储藏、行业监管方面都处在初级阶段,风电场现场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明显缺乏,很多风电场不得不让新结业的大学生在未经训练合格的状况下,仓促上岗,这成为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大危险。
2、系统相对简单,重复设备多。风电场设备首要包含变电站、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控制系统等,设备多是独立的重复的设备,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工作量主要集中维修保护方面。
3、运营形式出现多样化特色,管理基础薄弱。风电场运转与火力发电厂运转差异较大,当前通常有三种运转保护形式:业主自立运转保护、托付厂家保护、第三方运转保护。但不管那种方式,都存在机组台数多且涣散、高空工作多,受各种恶劣的气候影响大等诸多限制,所以照搬火电厂的管理形式并不可取,需要在参阅火电厂管理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合适风电机组特色的管理形式,因为风电场投产时刻都相对较短,通常的新能源公司只要 2-3 年的管理风电场经历,且通常风场管理人员都需身兼前期、基建、运营管理等多重任务,所以就造成了风场管理人员通常只忙于建造,通常忽略风场的正常管理制度,在规定制定、设备基础管理方面通常是缺乏状态,需要不断弥补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文件。由于风电场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领域,所以在管理中也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但是目前社会上这类人才还比较少,也限制了风电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4、设备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事故后果较为严重。一些风电公司在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过程中陆续发生过重大设备事故,造成设备损毁,并危及到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风机倒塔、风机着火等不安全事件。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有三类:风电场管理不严,对风电设备的保护参数监督失控;风机厂家管理混乱,调试人员、维修人员培训不位;设备制造质量失控,存在缺陷、隐患。
5、作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意识。当前,在很多风电企业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施工人员,尤其是一线的操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不高,思想上还因安全意识的缺乏出现怕麻烦、走捷径的侥幸心理,结果不知不觉中产生违章,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对自身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安全事故的多发。
二、风电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绝对不是几个简单的制度、流程就能覆盖整个风电场的管理,要包括各个方面,突出过程管理,强化措施落实。
例如,建立健全风电场危险源评估体系、反事故措施体系、生产指标考评体系、人员培训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等。认真组织修订各层、各级工作界面,严肃工作程序并重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可控和在控。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地把生产职工从繁重的现场工作中解放出来。
2、加强设备及检修管理。风电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管理的支持,在设备的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对风机、配电装置的管理,要从设备的安装、运行、管理等多项环节加以控制,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首先,管理中应重点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控制,将设备的停运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障设备的运行效率与使用性能;其次,应当对设备运行情况开展安全性评价,全面的研究和预测发电机组中潜在的故障与可能出现故障的概率,并研究出一套应急方案,以实现对事故的防范,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使设备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的状态。由于风电场大多都位于较为偏僻的区域中,地理、气候条件都比较差,从而使得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难度增加,为此,应当制定针对性的维护与检修策略,以保障风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实现风电场风机的高效运行。
3、专业化管理,协同作战。经过反复摸索、调研、实验,风场总结出“专业化管理,分工明确,纵向层层负责,横向协同作战”的工作思路,在风场的层面,按照安全、风机、电气三个专业进行分工,分别由设三个专业专工,全面负责相应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在班组层面,班长负责全值生产管理工作,工作成员层面,所有工作人员分别承担一部分责任区,包括设备、设施等,成为该责任区的“主人”,同时,场长、专工、班长等管理人员均作为工作成员而承担一定的责任区,形成全员参与风场工作的组织结构。在纵向管理上员工对班长负责,班长对专工负责,专工对场长负责。、日常工作由班长统一协调,专业工作由专工统一协调,形成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通过上述措施,形成了全员参与、分工明确、竞争、互补的良好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出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人”这一最关键生产力的作用。
4、重视经营。风场建设初期,根据风场生产管理实际,从流程上按照运行、检修分工,从技术上按照电气、风机分工,全员参与,将所有设备厂家纳入到风场的合作对象,风机专业侧重发展风机部件厂家的合作关系,电气专业除保持与传统的电气主要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外,更侧重一些在风场应用的新设备、新技术以及其它辅助设备设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充分利用风场现有的各种条件和资源,有效建立与各厂家的合作、沟通渠道,取得技术上的支持和支撑,为风场的发展保架护航。
5、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健全的机制、完善的制度是保证队伍始终保持坚强战斗力的基础。风场的每台设备、每项设施、每个区域,大到风机,小到每个桌椅、每块草坪,均有它的“主人”,按照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按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安全、生产、培训、设备管理、行政、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风场管理的各个方面,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金分配,能者、绩优者多得。为了保证考核评比的公平、公正,风场专门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按明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张榜公示后生效。
在风电场的生产运营中,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然而由于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如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不高,这也成为了风电场生产发展中的阻碍。为此,风电场企业务必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制度体系、强化设备检修、人员、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来对风电场生产进行全面的控制,以促进风电场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渭根.关于加强风电场防火安全的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12).
[2] 梁郑钊.浅谈区域生产运营管理在风电场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6).
[3] 郭跃年.浅议风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