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颍上县农技推广中心 安徽颍上 236200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有与进步,我们国家的畜牧产品进口、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加,养殖业发展快速。当前,很多县城在农村经济发民的同时规划了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但是,在养殖中的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特别是养殖业中所排放出的粪便等,若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对当地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制约养殖业的稳定及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颍上县为例,对该县的养殖业粪便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了资源化的利用策略。
关键词:颍上县;养殖;粪便;资源化
1 粪污危害和资源利用化的重要性
1.1 危害
的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主要指的是兽药以及饲料等,在投入过程中可能将其所含有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残留,对于畜牧产品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以及污水等,对四周的环境,如土壤、水资源等,均可能造成极大的污染危害问题。
1.2 重要性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而对于自己所住的环境以及生存条件,均有了更强的环保意识,粪便污染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政府也在这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意见,提出有关资源化的利用以及相应的意见,这让资源化的治理以及利用工作,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变废物为宝贝的方法,加以资源利用可以还给居民一个更好的生态的环境,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性、良性的发展,意义重大。
2 颍上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利用方式落后,污染严重且成本高
根据有关调查调查,颍上县的一些养殖场,未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出售的粪便,一共占到了72%。这主要是由于运输的成本比较高且污染严重,在运输的过程中,畜禽的粪便可能会漏出,对环境造成了直接污染。同时,有很多畜禽的粪便并未经过高温的发酵处理就直接入至土壤中当成肥料使用,可能会由于发酵造成了烧苗的情况。或是由于未处理而使畜禽的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到水体、土壤中,可能造成了疫病的传播。
2.2 畜禽的粪便未能充分利用,严重流失
根据调查分析,颍上县一年未利用畜禽的粪便高达20多万吨,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这不单对环境有污染,也极大程度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现了颍上县的个别养殖类存在着随意堆放粪便的情况,导致四周的环境非常不理想,恶气冲天且污水乱流。特别是一到雨天,整修养殖场更是脏乱一片。同时,把粪便用作为沼气池原料的畜禽粪便还有一定的后续问题。根据有关统计,1吨内的粪便经过沼气化之后,仍会产生大约同等量的沼渣以及沼液,如果未能将这些处理好对环境一样有污染。因此将畜禽的粪便沼气化使用,并非最终的利用方法。
2.3 有机肥厂未能充分运用本地资源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商品有机肥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政府在启动了补贴政策之后,很多有机化肥厂开始慢慢扩张。当前,安徽全省的有机化肥厂有150多家,通过安徽省的有机肥补贴的政策项目资质认定的共有60多家。而阜阳市全市只有3家有机肥的生产企业,一年的年生产能力只有8万吨,在颍上县则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都没有,仅有的3家有机肥的生产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而且技术并不先进。所处理畜禽的粪便一年只占到其总量的百分之一左右。就算是处理能力低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些企业甚至从外地把畜禽的粪便半成品运进,并不处理当地的畜禽粪便资源。
3 颍上县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是粪污通过干湿分离,粪尿经过发酵后作为可利用的清洁资源精准还田,既解决了养殖业粪尿利用的难题,又维护了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惠及农民,营造和谐的村企、民企关系,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沼液还田,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收益。
3.1源头控水,减少排量
猪圈采用全漏缝地板,在养殖过程不使用清水冲洗;改进饮水器,采用水位限制器控制猪饮水及嘴角漏水;采用电脑控制喷雾降温减少用水;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圈舍地面;采取节水奖励制度,强化节水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水的排放量。
3.2厌氧发酵,无害处理
本项目采用黑膜沼气池处理系统,采用“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所有的尿液均通过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液暂存于沼液储存池,在施肥季节供农田利用。产生的沼渣作为有机肥原料,让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成为资源,高效利用。
3.3沼液储存,季节消纳
根据施肥周期及气候条件,设计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沼液储存池,保证沼液在非施肥季节有足够的储存空间,平时不外排,也保证了有充分的发酵时间,使粪尿完全腐熟。
3.4广铺管网,适时适量还田
在饲养场区周边田地铺设沼液施肥管网,总阀控制,根据农民意愿和作物需求定时定量排放,采用加压输送方式将液肥输送到农田,方便农民施用。在施肥方式采取喷灌、滴灌和加水稀释浇灌等,根据作物生长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均匀施肥。
3.5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根据农田土壤氮磷钾、有机质测定情况,实施精准测土、配方施肥。在施肥前期对沼液各项指标进行化验检测,根据不同作物和施肥时期确定沼液还田量。小麦在播种前施基肥30方,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分两次施用沼液和10方;水稻在插秧前和分蘖期分别施用20方和10方;玉米在播种前和喇叭口期分别施用30方和15方。在播种(插秧)前进行沼液还田,化肥的投入适量减少。没有还田的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40千克加尿素15千克,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施用沼液的田快复合肥用量不变,尿素用量减为7.5千克,化肥施用量(以氮肥计)降低26.7%。另外,在当前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下,秸秆还田是上茬作物秸秆的主要出处,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配合沼液还田,补充土壤中的速效氮、磷养分,加快秸秆的沤制腐化进程,克服土壤中微生物与秧苗争氮,提高秧苗素质。
3.6示范引领,末端见效
邀请农技专家合作,建立试验田、示范田,打通种养结合的技术路径;对使用沼液施肥的农户建档立卡,提供全程的农技服务,包括种植建议、品种选择、长势追踪、施肥管理、虫病防治、田间管理、收割建议等,确保农户增产增收。沼液还田后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观察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PH值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束语:
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沼液还田,可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改良土壤性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减少农田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一减一增”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拓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是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的绿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俊锋. 农村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究[J]. 畜牧业环境,2019(9):17-18.
[2]柳瑞梅,宋娜,张开磊,等. 莒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模式经验探讨[J]. 山东畜牧兽医,2019,40(01):58-60.
[3]余鑫,郑云昊,朱志平,等. 猪场沼渣与玉米芯混合槽式堆肥氨气排放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2020,41(03):138-145.
[4]王红. 规模化家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研讨[J]. 畜禽业,2019,030(008):23.
[5]梅成和. 浅谈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现状[J]. 今日畜牧兽医,2019,035(0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