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保护措施探讨 王伟强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伟强 郑晓彬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河道治理工程是现阶段重要的工程之一。
        山东中建八局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河道治理工程是现阶段重要的工程之一。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会对当地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更加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类型,然后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最后探讨了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河道治理;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
        河道治理工程是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然而在治理天然河道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其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造成影响,因此还需围绕生态环境、空气环境与水环境三个层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一步推动城市水环境的完善发展。
        1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类型
        1.1土方类工程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土方类工程包含河道疏浚、开挖分洪道、堤防填筑等类型,工程的施工目标主要是为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的影响。通常土方类工程沿河道十至上百千米呈线状分布,覆盖原地貌范围可达数十平方千米,施工周期较长,涉及到的土方挖填工程量较大,河槽、提防等建设常常占用大量农田。
        1.2建筑物工程
        建筑物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四种类型:(1)沟口防洪涵闸,通常修建于河道支流沟口处,当支流水位高于干流水位时打开闸门将支流涝水排出,防范干流洪水倒灌进支流中;(2)节制闸,这类拦河闸坝主要修建在河道上,蓄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活用水以及航运等;(3)分洪闸,通常修建于分洪河道位置,待水位超过蓄水位警戒值时敞开闸门泄洪;(4)泵站,当农田干旱时用于灌溉,当外河水位超过内河水门时用于排涝。
        2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2.1环境影响特征
        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水环境是其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是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污染问题。河道整治施工要求使用砂石料与混凝土,生产废水生成污染物SS。如果缺乏适合的收集处理方法,其污染物和河道水流距离有着较大制约性。其次是河道治理施工中的生活废水。河道治理范围较大,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大。为施工便利通常选择距离施工较近位置作为生活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废水。废水多流向河道使得河道污染,应给予高度重视。第三是机械清洗废水污染。该环节多集中于机械设备维修基地。一些河道整治工程由于地理条件影响,需要用到大型机械且展开维修保养。长时间施工环境下,清洗机械设备产生较多油废水,进而影响河道水体环境。
        2.2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治理河道的时候会涉及到挖、填、埋等一系列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所排放的废气以及灰尘等必然会导致区域中的空气质量水平受到影响。比如说:扬尘,工程施工中的扬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①在车辆运输中扬起路面的灰尘,此状况下扬尘量和风速、车速以及载货量等都密切相关;②在工程施工材料放置与装卸的时候,会导致一定的扬尘,从而使得工程施工区域空气质量降低。除此之外,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运转等,也会为当地产生噪声污染,这甚至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为开展河道治理工程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一般会占用到附近的农田等,而且会对原来的地表环境、生态系统等产生相应的破坏,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水土流失、土质变坏等。

某一河道治理工程来说,这一工程在平原地域、淮河流域之中,工程的横向范围较为狭窄,河道的附近设置有分洪闸、节制闸等工程,所需的土方填挖量也较多,占据高出60%的附近耕地面积,并且还占据了周边的林地、池塘等,不但影响了耕地之中所种植的农作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道附近的植被,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产生相应的影响,致使区域中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3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3.1要制定完善的河道治理工程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方案是有效实施工程作业的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够确保工程按部就班地实施。由于河道治理工程涉及要素相对较多,单纯依靠个人管理和协调,显然无法做到高效具体,因此必须要制定科学的方案。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操作性,还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工程作业达到均衡状态,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工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必须要经过全部参与方的确定与论证,方可投入到施工中,全程需要专业团队负责数据统计分析、图纸设计、作业预算等等。
        3.2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环境保护方法分为河道治理施工废水污染整治与生活污水整治。第一,河道内基础工程选取适合的时间,规避汛期、丰水期施工。第二,施工材料的输送与堆放,选择适合的摆放地点,尽量规避河道。材料摆放区域应有完善的设施,防止材料受到雨水影响。第三,设置杂物回收使用流程。例如:河堤施工中设计排水沟,让废弃物得到规范的管理,避免影响河道水体环境。此外,施工废水也应有适当的回收方法,防止直接流进河流形成污染。实际河道治理时一般会通过废水处理作为自然沉淀法,设计平流式自然沉淀池形式沉淀搜集施工生产废水,排除污染物SS,减少废水污染程度。生活污水整治时应注意生活区域的选择。首先,采取统一化管理形式,严格控制生活污水量。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周围设置简易化粪池,用于耕地施肥。项目结束后对化粪池进行消毒,随后覆土掩盖处理。安排垃圾回收区域,便于垃圾与建筑垃圾的集中处理。最后,施工管理人员编制生活管理要求,杜绝向河流沿线倒入污水,规定垃圾集中处理时间与方法。
        3.3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治理类工程必须要将空气环境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以便于维护区域环境的整体均衡。首先,选择适当工程机械。机械选择尽量以低排量、低能耗为准,特别是尾气排放要定期检测,尾气检测不达标车辆坚决不允许进场。油料选择无铅汽油或柴油,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其次,科学治理扬尘。选择对作业区域进行围护,对颗粒状态散料进行遮盖,运输途中确保全程覆盖封存;在物料装载过程中,应当尽量将物料摆放整齐,以减少阻力面,必要时可以选择增加温度的油布加以覆盖,最大限度控制扬尘。最后,做好降噪管理。施工作业中,噪声是极为严重的污染类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可选择噪音相对较小的设备,采取防声工具,控制噪音的增量与分贝。
        3.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是河道治理工程必须要关注的前提和基础,物料堆放要按照原则堆放于指定位置。如石料、土料等,不可随意堆放至河道两边,物料堆放区要使用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物料堆放区要设置于高处并挖掘排水沟,防止因降水或其他原因导致物料进入河道中。根据作业需求设置废土场,废土场南边要有大量植被,防止降水造成废土的扩散。施工作业期间,尽量避免砍伐作业区内的大型树木,能够绕行尽量绕行,如果无法绕行应当以伤害最小为代价,避免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由于工程作业可能会对区域内植被产生伤害,作业完成后应当立即恢复,但要防止外来物种侵袭,保持区域内植被的原生态。
        结语
        总而言之,河道污染与河道周边环境破坏情况日渐严重,为从根本上控制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河道治理流程,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提升各类资源利用率,在保障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建立起更加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军.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和保护措施.工程技术与应用,2019(12).
        [2]陈勇.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保护措施探讨.建材与装饰,2019(4).
        [3]王林秀,郭彬,余慕溪,常江.准经营水利项目BOST融资模式及运营补贴模型设计.软科学,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