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通过运用高支模施工工艺,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科学划分施工作业区域,显著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在具体施工环节,各个模板安装位置准确,承载力较高,能够避免建筑结构出现失稳现象。为了保证高支模施工工艺得到更好运用,本文深入探讨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建;高支模;施工技术
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念
目前,高支模施工技术稳定性高,承载能力强,尤其在高层土建工程当中应用频率较高。但是,由于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高空作业状态,发生高空坠落以及模体坍塌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住建部对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土建施工中,凡是搭设高度达到 5m 以上,搭设跨度在10m以上,施工总荷载在10k N/m2以上,集中线荷载在15k N/m2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均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企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而对于搭设高度超过8m以上,搭设跨度在18m以上的混凝土支撑工程,必须由专家组成员对高支模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与论证,并出具可行性报告,才能开展施工作业活动。
2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高支模施工准备环节
(1)加强施工作业材料准备。为了更好的满足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需求,要准备充足的施工材料,主要材料包括钢管、扣件、模板、木枋。通过准备充足材料,并加强管理,可以确保高支模施工的有序开展。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类材料,进行有效复检,保证材料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实际施工需求。
(2)制定专项方案、科学选择施工参数。因为高支模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在施工前,要科学选择参数,要结合房屋建筑土建工程的具体施工区域地质环境、天气影响等,准确计算搭设高度、模板施工面积和施工荷载,以确保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
(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模板支架的搭设主要依靠人力施工,搭设质量是保证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可以有效的提高搭设质量。
(4)做好测量、检查工作。在施工前,要进行测量放样,保持施工场地整洁,使用经纬仪测量放样。同时,还要对模板标高进行准确复核,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
2.2 高支模施工安装环节
2.2.1 基础检查
模板支架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浇铸过程中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软土地基或是承载力较差的土层应首先进行地基处理,可采用换填、化学加固、施工垫层等方式。基础还需要做好排水措施,避免支架因积水浸泡失稳。
2.2.2 模板定位
在模板定位时,要根据定位位置,将控制线投放出,然后,依照交叉于一起的控制线将偏轴上面的线引出800m 控制线。在弄好控制线以后,用经纬仪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合适。中间轴线和其他轴线的检测方法不同,中间轴线为随机抽查,而其他的控制线则主要检查最外面的轴线。此外,在保证偏轴控制线合适之后,还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大梁及柱上的线引出。
2.2.3 满堂脚手架搭设
在进行满堂脚手架搭设工作的时候,施工人员可凭借自己多年施工经验和规范要求,先将纵向扫地杆放置好,然后将杆子底端向两边竖起来,底端和竖直扫地杆要牢固固定在一起,横向扫地杆和立杆要固定在一起,并确保每边上都竖有3-4根立杆。此时,将竖向和横向的平杆放好,对其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规定标准。这时,再将其固定,从起始的地方逐步搭建,等第1个支撑架子完成交圈,再做第2个,如此循环直到结束。
搭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搭设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预压处理,以消除地基、材料间隙等沉降和钢管、木枋、模板的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高支模的验收需要经过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监理总监验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2.4 柱模板安装
到了柱模板安装环节,安装前要先清理干净柱里面的杂物,安装时要先把直的模板吊上去,然后拧紧柱箍。先安装第1片模板,在安装时设置临时支撑体系并固定,再安装第2片模板,并处理好2片柱模板之间的缝隙,保证其严实紧密,安装的时候,通常使用连接螺栓来进行连接与固定,之后的其他模板也是安装相同的步骤进行安装。最后安装完柱套箍固定以后,要整体细致的检查柱模板,特别是模板的对角线、垂直差以及横截面等细节处都要检查,如果检查出问题,要马上调整合适,以免与设计方案之间出现偏差。
2.2.5 墙模板安装
1)先将墙上的杂质清除干净,然后弹出墙模板与边线,标注出轴线,之后对墙模板进行接缝处理,用砂浆找平。2)在进行模板安装工作之前,要先安装好预埋件与门窗模板,然后参考墙体的厚度来焊接钢筋。要注意的是,在安装的时候,应当逐步按顺序先完成墙体外侧安装再完成内部安装,从而充分保证墙体垂直度、外观尺寸以及形状的符合标准。3)在墙模板安装完以后,还要对隐蔽性工程进行检查,例如零部件工程是否固定稳固,螺栓是否出现松动,接缝是否填补无漏等。4)值得注意的是,高大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往往受力较大,所以模板底部的加固尤为重要,是重点检查部位。加固墙柱模板的材料不得与支撑顶板的立杆相连或是共同受力。
2.2.6 混凝土浇筑
1)选择管道泵来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时应当极力减小冲击荷载,并次序均匀增载,为此,可以将轮胎等弹性材料垫在梁上,达到管道泵运作减震的效果。2)框架柱先进行浇筑,再绑扎梁板钢筋,后浇筑梁、板混凝土,以便于整体支撑架和柱连接在一起,提高整体稳定性。3)梁板混凝土浇筑从两端向中间对称浇筑,避免荷载不对称致使支撑架体倾斜或失稳。浇筑过程中需要及时移动管道泵,混凝土虚铺厚度控制在设计标高 +0.150m以内,并需随浇筑随振捣摊开,以免局部堆载过高,造成局部荷载过大。4)混凝土浇筑期间,需要安排人员时刻关注模板、支撑等是否出现移动现象,假如发现有移动,应当马上暂停浇筑工作,并在浇筑完部分混凝土凝结前移动部位调整好,再重新开始浇筑。5)泵站、浇筑现场之间进行通讯,只采用指示灯和对讲机的方式,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推进。6)时刻秉承安全原则,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中,安排人员检查支架和支撑状况,假如有下沉、松脱、形变或异样响声等出现,需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再重新施工。6)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严格按照分层浇筑的要求施工,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得超过25cm。悬挑结构的浇筑应从悬挑端开始浇筑,斜屋面的浇筑应从底端向屋顶浇筑。
2.3 高支模施工拆除环节
拆除实施之前要保证所有细节工作到位,然后分步骤进行,具体如下:
1)侧模的拆除,要先确保构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其受损才可着手操作。2)拆除低模梁长大于8m时,需保证混凝土强度为100%,梁长不大于8m时,要保证混凝土强度为75%,而悬臂构件,需要达到100% 可动手拆除。3)板底模不大于2m,需保证混凝土强度为50%,板底模大于2m 且不大于8m 时,混凝土强度需为75%,板底模大于8m 时,混凝土强度须为100%,才可动手拆除。4)拆除柱模,需要先将拉杆拆除,再卸去柱箍,以撬棍慢慢撬动模板,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再分部分运下去。5)拆除墙模板,应先将穿墙螺栓卸下,再除去水平撑与斜撑,以撬棍缓缓撬动模板,使模板和墙体分离,再运送离开,不能随意往下抛扔。6)拆除楼板和梁模时,需先将楼板底模拆出,再拆下侧板摸。拆出楼板模板,要先卸除水平拉杆,再将模板支柱拆掉,只每排剩余1-2根支柱暂不拆除。拆除人员需站在拆除完毕空旷地区,将周围剩下的支柱拆掉,保证木档能自由掉下,再以钩子勾住拉下模板。在模板全部拆下后,应聚拢在一起,统一运出堆放,堆放高度不能超过2m。
结语:建筑施工企业在运用重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搭设的材料质量,搭设过程中的检查、安装、验收,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以及拆除等每个过程的工程实施和质量管理,确保高支模系统使用的每一个部件和材料的质量达标,进而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文,翁文辉.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砖瓦世界,2019(2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