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贵港市港南区武思江水库管理中心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视,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修建了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保证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大大缓解了我国能源不足的现状。与常规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确保施工质量,方能达成预期的目的。因此对此项课题展开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现代化;水利水电;建筑施工;管理;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基于与管理人员需要开展科学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各个部门之间高效的沟通,相互协调开展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开展施工技术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水资源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将逐步加强。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水利资源,为工业、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的水资源同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2)通过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向综合化、多目标发展。(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需要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保护和改善环境服务。(4)控制和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情况,可有效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的情况发生。(5)充分发挥新的勘探技术、新的分析计算、先进的监测试验手段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降低水工建筑物的造价成本。
2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2.1导流技术
(1)围堰导流技术。这项技术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导流技术。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围堰导流技术有多个不同的技术类型,主要包括钢板格型围堰、混凝土围堰和水土石围堰。材料是三者最显著的差别,而混凝土围堰由于具备强度高、材料制备简单等优势,故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青睐。
(2)隧洞导流技术。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让水通过隧道而流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建造围栏是前提条件,其目的在于对水的走向进行把控,确保水在隧洞中穿过流出[3]。一般情况下,隧洞会与下游河流相连通,以便于排出积水。复杂地形条件下适合这种方法的应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点为山区地带,则可以采用这种导流技术。但这项导流技术所耗费的成本较高,施工单位应通过延长施工成果的方式,节省施工成本。
(3)明渠导流技术。此类导流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但施工效率相对较高,如果水利水电工程位于开阔地区,可以应用这项技术。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将围栏修建至导流的起始点和重点位置,在找到明渠后导流即可。
2.2坝体填筑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之中,坝体属于重要的施工内容,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坝体施工阶段,需要应用坝体填筑技术完成施工,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分段施工的原则,从根源上消除质量隐患。此外,坝体填筑施工对施工机械各项性能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施工机械选择不合理,必然会影响施工效果。坝体填筑施工由多道工序构成,分别为运输卸料、摊铺施工、压实处理以及质量检查。在完成常规作业后,还需要做好洒水、清理、结合面处理、凿毛处理以及修整边坡等辅助作业。
2.3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目前常用的土坝防渗加固技术为高压定向喷射灌浆技术,通过对钻孔中喷射装置射出高压水束的应用,使灌地层的结构受到破坏,之后按照设计要求,向其中灌注浆液,在此基础上,完成结构形式的制作,这种措施所制作的结构形式,能够与地基有效结合,最终成为稳定且连续的防渗体。比如:惠州市汝湖镇在建设水库时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应用,该水库属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其主坝的高度为20m,地质勘查结果表明,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坝基部分地段与粉细沙土相连接,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故有关部门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论证研究,决定应用高压定向喷射灌浆技术形成防渗加固体,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
在确定施工技术后,施工单位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其中主坝位置的施工方式为单排孔二序施工,各孔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m,而河床段各孔之间的距离为5.5m,通过灌浆试验,对灌浆参数加以明确。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及技术管理策略
3.1科学实施,全过程管理
纵观我国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施工技术主要有预应力锚固定技术、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和坝体填筑施工技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也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例如,GPS定位技术可以为工程测量带来新的契机,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精准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设计与跟踪方面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方案,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地域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调整发现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失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施工单位应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培养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全面推动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各环节的安全性与质量。
3.2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并不仅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监督管理,还可以在节约施工时间的基础上,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将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技术细分,确保每一项工程的科学合理开展,让复杂的施工内容变得清晰、简单。在实际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时,若缺乏科学管理则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并阻碍后期工作的进行,拖迟工期的现象也将会非常明显。所以,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时,应对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工期等进行精细化管理。此外,还应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决策、施工设计、施工生产、施工验收等环节开展精细化管理,明确权责,构建权责发生机制,将不同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出现问题及时追查责任。
3.3定期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建筑设备是开展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顺利开展的硬件基础保障。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管理和设备运行质量监控。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建筑设备检修和维护技术,通过应用信息化的建筑设备检修系统和先进的检修探测器,减少传统人力设备检修工作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及时发现并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备存在的问题。此外,要定期更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信息化检测软件系统,及时把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让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各环节实现质量最优、消耗量最优。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利用现代化的机械手段和信息手段及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备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的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备的质量,在强化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施工顺利进行。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由于其工序复杂、前期准备时间较长、施工周期一般都较长,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技术与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保障作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危常关系到国计民生,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技术与管理,使其发挥积极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德东.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8(05):206-207.
[2]叶强.浅谈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5(10):185-186+196.
[3]白占峰.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7):124+128.
[4]黎新阳.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居业,2019(1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