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设备管理效益的关键因素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郑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居住环境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多元的特点,房屋建筑行业面对这样新的需求和发展,在其管理和维护上也逐步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居住环境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多元的特点,房屋建筑行业面对这样新的需求和发展,在其管理和维护上也逐步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筑工程设备和建筑机械的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建筑企业正常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备管理;制度流程;管理效益
        前言:建筑工程项目直接费用由“人、材、机”三大费用组成,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施工机械费用越来越高,机械成本将直接影响施工生产活动的经营结果。为了使施工设备更好地服务施工现场,提高设备管理效益,降低设备管理成本,建筑企业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使企业设备管理处于业务完善程度与契合现场程度的最优范围内,最大化降低工程项目设备使用潜在风险,消除设备使用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项目盈利能力。
        1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具有非常多的组成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就是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关乎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许多其他的部门,这就需要与其它部门协调配合。建筑工程管理范围包括许多内容,具体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近年来,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2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
        目前,建筑企业设备管理采用分级管理模式,由决策层和执行层组成。决策层制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并不断修订完善,执行层具体实施并反馈结果和问题。设备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作为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设备管理理念的体现。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管理制度就是明确告诉执行层要做什么,而业务流程就是做好事情的方法。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方向、原则以及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职责、权利,并在设备管理制度划定的范围内,为每项工作建立具体的业务流程,包括流程起点内容、审核审批节点、反馈监督方式。从流程起点建立至流程终点反馈的过程时间称为流程时间,流程时间的长短,将影响业务处理完善程度、事件契合现场程度、事件发生潜在风险三大要素。
        (1)业务处理完善程度。一般来说,业务流程时间越长,业务工作内容就越多,而业务流程时间主要用于流程起点建立和业务审核审批。流程起点建立主要由执行层完成,包括发起流程所需的各类基础工作,基础工作越多,工作时间越长,事件情况越真实;审核审批主要由决策层完成,包括职能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事件情况及执行层意见的批复,审核人员越多,审批时间越长,批复内容越完善。随着流程时间的增加,业务处理完善程度逐渐增加,但不会无限增加,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业务处理完善程度达到某一值便会达到极限,所以业务处理完善程度与流程时间是反三角函数关系。
        (2)事件契合现场程度。结合当前企业项目管理情况,当执行层因现场需求而需要发起业务流程时,如在此时予以批准,即流程时间为零,则事件发生与现场需求契合程度最高。随着流程时间的增加,事件契合现场程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当流程时间过于长久时,流程本身会与现场需求产生强烈的冲突,危及现场施工和企业效益,所以事件契合现场程度与流程时间是对数函数关系。
        (3)事件发生潜在风险。业务流程的作用就是降低事件发生的潜在风险,通过建立流程起点和审核审批机制,完善事件发生的方法及控制措施,使事件发生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但任何事件只要发生必然伴随着一定风险,人为措施不可能将事件风险完全消除。

随着流程时间的增加,人为措施逐渐完善,事件发生潜在风险的概率逐渐降低;但当流程时间超过最优值时,因事件契合现场程度的降低及现场情况的复杂变化,事件发生潜在风险的概率转为增高,所以事件发生潜在风险与流程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三大要素,在此三类函数的最优范围内,确定最合理的流程时间,依此制定设备管理业务流程,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益。
        3管理界限与放宽管理
        所谓管理界限,即管理制度对业务合规性所划定的底线,不越线即为合规。企业管理制度划定管理界限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流程时间,提高执行层主观能动性。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业务管理界限,必须确保在管理界限范围内发生的业务事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管理界限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决策层适当放宽管理,不必过度追求管理的最底线和业务成本的最低线,而是在管理界限范围内由执行层自主决策完成。过度追求管理的最底线(即过度管理)会急剧加大设备管理成本,增加执行层工作量,耗费人力物力,对项目施工生产活动产生阻力,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
        4 物质激励与防范机制
        物质激励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奖励制度,用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与责任感。所谓物质,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在现代社会的集中表现就是金钱财富;激励行为是企业富有活力的表现,必须遵循多劳多得的企业生存法则。无论何种企业,员工的付出与提高,都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在确保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精神生活,物质激励才能真正发挥员工积极性,促使企业长远发展。
        企业管理制度赋予员工权利和义务,是对企业风险与效益的理性划分,必须符合企业整体发展要求,为了避免管理失控造成企业损失,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制定相应的防范机制及惩罚措施,对违法乱纪行为施以严惩,发挥企业管理警示作用,促使企业员工存在紧迫感,避免形成好逸恶劳的消极状态,确保企业良性发展。
        5 提高建筑工程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1)要消除施工现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为了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就要保证设备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管理的具体性和针对性。①对于新购进的设备,要做好进场检查,具体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安全性和合格性。保证产品外观完好无缺,具有安全保护装置。② 对大中型的工程设备,要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安装,要取得法定检测部门的合格证以后,才能投放使用。③ 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要求操作人员进行全方面的维护和保养,还要做好相应的文字记录,对设备安全保护进行重点检查,比如力矩和高度的限位;还要建立完善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测工作。
        (2)做好周围施工环境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长期进行的是露天作业,施工现场摆放多种的建筑材料,使得设备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为搅拌机和物料提升机搭设遮雨棚,在设备周围不能堆放任何物品,要对周围进行清理,避免出现碰撞的意外情况,为设备操作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效率。
        结语:综上,通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可以促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行为以最小的设备管理成本,使得施工机械成本不被虚化增大,并在符合企业整体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让施工机械成本尽可能地接近原始实际额,以此提高项目盈利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明军,唐松.提高建筑工程设备管理效益的关键因素[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06):24-25.
        [2]武志刚.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9):209-210.
        [3]周家辉.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