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PPP模式下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 张鹏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鹏
[导读] 摘要:在PPP模式下可以使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但PPP项目 时间长、金额大,参与人员多,给项目带来了很多的风险。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在PPP模式下可以使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但PPP项目 时间长、金额大,参与人员多,给项目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因此,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于PPP模式下的市政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PPP模式;信息化;市政工程
        前言:随着PPP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同时对于市政工程全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市政PPP工程项目运营基本特点
        通常来讲,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燃气、环境卫生、道路桥梁以及给排水等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能够有效地保障民生,也是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正是因为市政工程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所以公益性突出,施工难度系数高,对于工期的要求也较为严格,收益期较长。其中,政府部门扮演公权力施承的角色,所以在出台行政命令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础上,也一定要承担管理职责,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就是基本责任。但是,市政项目的投资量较大且收益期较长,导致各地区政府部门难以具备充足财力予以承担风险较大的项目,所以有必要合理地利用民间资本。大部分发达国家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借助公私合营方式能够对政府的市政投资予以补充,使得政府所承担风险得以分散。
        2 PPP 模式在市政道路项目管理信息化中的运作模式
        2.1 项目概况
        我国某城市东北部有一条外环道路,该外环道路是该城市中心城区主干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该城市的主干道,因此要在 PPP 模式下对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2.2运作模式分析
        基于PPP模式的市政道路项目管理信息化,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等,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为目的,集成化管理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所有的信息,保证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完整性,确保合理有效的使用内外部信息。基于 PPP 模式的市政道路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管理层面之上的信息化。管理层面之上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的信息化,例如:整理文档的信息化、分析记录的信息化等等,从而保证全面的掌握市政道路工程的具体状况。基于 PPP 模式之下的市政道路管理层面之上的信息化,还包括项目运营的信息化、设备采购的信息化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以此了解市政道路工程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是指 PPP 模式下的市政道路项目管理层面的信息化。管理层面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到市政工程施工方面的内容,例如:施工设计方案的信息化、合同管理的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等等。基于PPP 模式市政道路项目管理信息化,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其系统的构建模块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政府主管部门、项目公司等等。例如:建立市政道路项目工程的付款管理模块,不同的部门即可申请自己部门所需要支付的款项,在经过审核之后,不同的部门即可完成本部门的支付工作,这既提高了付款工作的效率,又保证了付款工作的质量,从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效益。
        3 基于 PPP 模式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措施
        3.1 实现信息集成
        信息整合有两个含义,一是整合项目运营阶段的信息化,基于市政工程项目的 PPP 模式,分为决策、实施和运营阶段。由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是由政府和私营部门创建的一个项目,项目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管理过程,所以使用 PPP 模式有利于整合所有流程。另一层意义是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整合。项目公司作为信息来源,信息将由项目部门和项目参与者汇集而成,以实现信息高效交流。


        3.2 建立统一的行业数据编码和企业数据库
        PPP模式下项目管理信息化基石是统一的数据编码。缺乏数据交换标准,将导致系统与软件的不兼容,为项目带来很多问题。这项工作的发展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改善现行市场,改变独立信息系统和独立制度的现状。政府,项目公司,设计单位,承包商,监理与监管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大量数据无法处于有效沟通的状态,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不能共享。
        3.3 专业数据信息平台的架构
        在建设基于PPP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第一步,创建统一的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化信息系统,第二步,建立专业的 PPP 平台数据,主要包含信息工程产品平台,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平台,材料采购和信息管理平台,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涉及该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快速查找、访问项目信息。同时对于某些机密业务信息,可以设置权限来来进行访问分层管理,在不丢失信息获取性的前提下,确保信息的机密性。PPP 模式基于三维技术进行工程数据采集测量和价格信息的动态定价。尝试从三维模型中提取动态测量值,根据相应的计量规则和工程成本识别项目的工程库存量、项目名称、项目特征和项目单位等工程数据,依据三维模型实现快速计算施工安装成本,设备采购成本,其他建设成本和基准准备费用。并通过三维模型模拟评估土地整理和征收费用、项目配套措施费用、现有相关市政工程和公用事业对接所需的费用,提高项目预算准确性,以此方法得到的估值更合理,评价值准确度也大大提升。在项目建设、运营和移交阶段,可以为绩效数据提供依据。项目建设过程中,专业信息平台可以帮助确定潜在风险,加强对政府项目的监督和控制。项目运营和移交阶段,对运行数据和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升政府预判能力,强化针对项目评价的准确度,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和系统参数。此外,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面向其它单位公开部分信息,提高PPP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加公众对PPP项目的认可和满意度。
        3.4 开发接口软件,增强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
        基于PPP模式的建设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参与单位数量、项目类型多,拥有大量信息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所以项目管理系统功能建设不同。由于系统开发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善,无法包含各种建设项目,所以就要求系统逐步增加其功能进行系统开发,并且在建立系统之初要考虑到系统的开放和升级,以便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免造成新的“信息孤岛”。由于无法实现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行业数据编码代码,需要购买第三方软件,通过访问第三方软件,可以改善项目参与者系统相容性,这种相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兼容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操作,二是兼容数据,而且还可以通过外部网络实现区域间的数据交换。
        3.5 提高建设行业人员素质
        从业主方开始推广项目管理信息化目前,业主方并不重视项目管理人员的学习,也没有专业的资质认定,项目管理层人员没有机会接受培训,建议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并邀请专业信息化培训人员进行讲解,使管理者能够操作专业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要进一步推进 PPP 项目 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由政府部门成为主力推进。公私双方以书面形式确定项目管理信息化评估标准,签订建设项目协议书,并由项目公司完成此项工作。政府部门监督项目公司将信息化要求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处于建设项目投资者的重要地位,项目公司,私营企业,设计单位,施工方和监理方对政府负责,由政府部门提出,项目公司执行。
        结语:PPP 模式在我国虽然已经有所应用,但依然有许多技术性的障碍,探索道路崎岖,不能一蹴而就,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此外,文章仅仅浅析基于 PPP 模式下市政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很多内容需要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杰,王清刚.基于PPP模式的市政道路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11):185-186.
        [2]李霖泽.浅析基于PPP模式下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2):195-199.
        [3]李艳.信息管理在市政PPP工程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四川建材,2019,45(02):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