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河道管理局 河南洛阳 471600
摘要:随着农业灌溉以及环境治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河道被治理、被开发利用。众多的水利工程落地生根,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但是,在我们收获这些益处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看到一些河道在治理的时候存在种种问题。在当今恶劣的生态环境下,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重要性
引言
生态水利工程理念是在近些年水利工程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出的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新型理念。生态水利工程理念具有前瞻性、具有全面性;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河道治理符合生态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河道的设计和施工,在保证河道正常的灌溉、排污、排涝、通航的效果基础上,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概念,不能满足了实用功能,却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大的破坏。当然也不能只单一的谋求居民环境,牺牲掉河道的实用功能。因此,河道建设期间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完善施工方案、不断地改进施工方案、不断地优化施工方案,提升河道的实际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确保在关键时候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为当地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
1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性
河道在发挥泄水、引水、溉灌、航运等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受到破坏,严重的影响着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既能兼顾河道工程的建设,又能兼顾生态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因此,把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已经迫在眉睫,其重要性主要有:一是生态环境恶化。在河道运行中不同程度河流水系遭受污染,破坏水域内原有生物种群的平衡状态,影响水资源的质量,还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二是生态水利是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而传统的河道工程无法长久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是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是生态水利是实现生态系统循环的需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河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能够净化水资源,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优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 生态水利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新要求
2.1立足于自然规律,根据河流的流域特征科学规划。以河流范围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来对河流进行科学规划,以此来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并在生态水利理念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保证河道的平衡,实现河道流域内生态环境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协同发展。而且在实际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结合,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重点保护好河流区域内的水文和植被环境,确保河流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2生态水利的理念应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在生态水利理念下,要求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就地取材,并种植适当该区域环境的喜水植物,借助于自然植被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扩大流域内的绿化面积,进一步改善局部小环境的质量。在实际河流域改造过程中,还要遵循能宽则宽的原则,保证河漫滩面积具有足够的宽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提防后退措施来保证流域内河道水流的连通性,进一步增加河流承载的水量,减少洪水发生概率,实现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另外,还要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影响评价系统,针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及时发现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2.3以先进科学技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撑。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涵盖了较多的学科内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多领域整合技术系统,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其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3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措施研究
3.1建设生态河堤。水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基于天然环境下水资源分布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通过建设生态河堤,实现水资源流量的合理分配,控制洪涝灾害,有效提高河道水体自建能力。生态河堤是生态水利河道建设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建设生态河堤能够保护生态植被,绿化河堤。生态河堤能够实现河岸和河水水体交换和调节的功能,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护岸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河水调节的效率。在生态河堤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河水流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河水流动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展现出河道的形态。
3.2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首先,应当以大自然的河流应有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而使河道的周围环境提高协调性。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将河岸线的形状构建成陡缓错落的不规则形状,与此同时,设计人员也应当对河道的深滩与浅滩之间的合理组合,确保淤积、冲刷等现象出现的位置是合理的位置,从而使河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得到提升,营造出更加适宜生物居住的环境。其次,设计人员也应当注重周围环境与河道环境之间的协调,从而使整体环境更具有协调性。设计人员必须要对河道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周围的环境合理的设计河道的周围环境,可以将多种环境进行结合,从而有效的扩大河道的生态系统范围。例如:在河岸两边增加数目面积以及绿地面积。
3.3抓好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原始的水资源已经具有净化空气、维持水域生态平衡、调节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河道治理的建造工程中要着力于发挥水资源的这些原始功能,同时使其与城市的自然资源结合,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河道的设计必须考虑水的储蓄,分析原有的水利设施对环境的破坏原因形成针对行的治理措施。例如在治理旱涝比较严重的地区,在河道的设计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建设储水系统。当然,建设的储水设施也要基于环保实用的准则。例如引用橡胶坝储水:在很好完成水利储蓄的基础上对环境又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同时,橡胶的特点也有利于长纬度、大跨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治理不能满足水利航运需求的河道则需要扩宽河道,规划好航运路线;治理水资源浪费较严重的问题可以借鉴新疆地区在治理河道的措施,修建暗渠,减少水资源运输途道的消耗。
3.4提升河道的整体设计性能。首先,设计人员要确保河道的弯曲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的保证河道具有一定的弯曲,河道具有一定的弯曲程度,不仅能够有效的将水流速度减缓,同时也能够为河道中的生物提供更多的繁殖场所。其次,设计人员在实际河道的宽度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宽度在合理范围内,为了确保河道能够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因此可以将河道的宽度进行适当的改变。除此之外,参建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当要将河道的原有特征进行保留,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过度改造的问题。要确保河道的防洪防涝功能充分发挥的同时,使河道的协调性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束语
河道治理要以生态水利工程理念为核心,实现功能化和生态化,推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合理性、优异性。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19(12).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J].山西水利,2019(5).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