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辽源供电公司 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随着市场改革的逐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渐形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面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形势,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构建现代成本管控体系,以提升自身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1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1.1作业成本分析法
所谓作业成本法,指的是通过计算企业作业(即产品制造中的经济活动)中产品或劳务创造的价值进行成本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此方法下,无附加价值的作业会被剔除,而传统成本管理重心则从产品向作业转移。企业应用此方法,以作业为对象,按照作业对资源的消耗分配资源成本到作业,按照成本动因理论从作业追踪到产品成本,得出最终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明确产品与成本的联系,也有利于计算产品增值程度,对成本管理与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1.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法,指的是通过将产品从设计到废置的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产品生产消耗的成本特点及成本量进行成本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应用此方法,以产品从设计到废置全过程的成本消耗为对象,从产品的生产特点出发,确定并细化基本成本分类,定义和量化成本组成要素,估计生产体系的经济寿命,从而得出相应的成本。这样有助于企业认识产品的成本构成,对企业提升产品的成本辨别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凸显了环境成本的重要性。
1.3成本规划管理法
所谓成本规划管理法,指的是通过对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竞争战略的有效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合理的规划项目成本管理,从宏观角度上管控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此方法下,项目为主要对象,企业成本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为主要考虑内容。企业应用此方法,合理的规划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减小成本风险的发生几率,这对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有积极作用。
1.4战略成本管理
所谓战略成本法,指的是通过对成本驱动因素的战略识别,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此方法下,企业被认作是行业价值链的某一段,企业内部也可分解为产生成本与效益的单元价值链。企业应用此方法,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是否可利用上下游价值链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成本优势。由此可见,此方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成本方面选择、优化发展战略,二是以战略的眼光对成本实施控制。
1.5全面成本管理法
所谓全面成本管理法,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中所耗成本的分析进行成本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此方法下,以价值链为成本分析的核心。企业应用此方法,根据对价值链的分析梳理企业内外关系,把握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增强对成本的控制。这既有利于企业战略地位的提升,又对提高成本控制效能有重要作用。
2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2.1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应该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各岗位合理的配置适宜的人员,并进行优胜劣汰的制度;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树立成本意识,保证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能够有效完成;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运用广泛,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但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大多数企业还是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变革。
企业应顺应历史潮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成本管理中,采用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还能够便捷的获取传统手段无法取得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2完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成本数据信息的处理、传送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信息的反馈速度影响着企业的有效成本控制和正常运营。因此完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成了国有企业的必要之举,通过搭建成本信息管理平台来统计成本信息数据,之后进行企业全局的发展规划。这样就可以真正使用信息交互管理功能,使成本数据信息处理和传送时效、快捷,提高成本信息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升级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将大数据资源与基础的统计分析相结合,加大企业成本内外因素的分析,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
2.3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发动全员参与成本管控
首先,国有企业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其他各个部门相配合,制定好既定的责任成本,为日后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做好事前成本控制。其次,国有企业要做好事中成本控制,主要控制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费用的支出。采用成本节约与超出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将员工工作效率与工资绩效相结合,奖惩分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人工费用控制;对材料的计划、采购、领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进行核算盘查,定期实地盘点;同时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控制好财务费用支出。最后,企业还要做好事后成本控制工作。企业要定期地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2.4加强监督,提高成本控制科学化水平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成本管控监督,从细节入手,通过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提高自身成本控制科学化水平。首先,理清工作思路,把握成本管控监督重点,完善监督考核指标,对其进行层层分解,由企业下辖分支单位及企业部门根据单位自身特点、部门本身职能采用相应的监督考核方法,责任落实到人,加大成本管控监督力度。同时,平衡控制成本,及时掌握实际成本发生及管控情况。其次,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完善企业成本管控监督机制,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管控监督、利益分配管控监督等,杜绝成本管理各个环节问题的发生,深挖降本潜力,提升成本管理效能。最后,加强成本日常控制,划分企业下辖分支单位及内部部门的成本控制层级,定期汇总成本关键控制点的数据信息,并盘查成本管理报表,分析并探索可能存在的管控问题,对危及企业资产的管理行为,按相关法律追究管理责任人责任。
2.5明确成本核算范围与目标
对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在国有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数据来作为支撑,有必要建立更完整、具体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核算顺利进行。当前国企成本核算主要包括资金成本、市场营销成本、质量控制成本、产品研发成本、制造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对此,应进一步健全国企成本核算体系,从而适应当下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国企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为促使企业成本管理与服务成本管理相协调,但是国企成本范围在不断扩大,这使得国企必须明确成本核算目标。根据产品、费用类别以及规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同时还可以按照国企经营范围与产品种类采取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还必须广泛收集多个方面的基础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记录并统计有效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唯有如此,才能为国企提供切实、可靠的成本核算数据,为国企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发展中,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立足于国有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探索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中国商论,2019(18):121-122.
[2]吴静.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模式[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7):11.
[3]王春河,李第.炼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决策意义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