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陶勇来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为了保证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做好实验仪器管理工作,保持仪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身份证号码:45033019841208XXXX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为了保证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做好实验仪器管理工作,保持仪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针对教学仪器的管理与使用进行分析,希望为仪器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以及各类专项资金的投入,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尤其对仪器设备采购的经费投入比例大幅提升,使得仪器设备的配套更加完善,精密程度提升,更新速度加快。高校实验室作为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研探索的主要部门,其发展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直接反映了实验室的规模,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仪器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高校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仪器概述
        器皿类是生物实验中的重要仪器类型,由于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方法不同,往往需要对样品或者试剂盛装的器皿也不同,因此,生物实验的器皿是多种多样的。常用器皿包括试管、烧杯、量筒、培养皿、锥形瓶和广口瓶等,其中试管能够进行少量液体以及小型固体的盛放,如幼苗或碎叶片等;量筒不仅能够进行液体的盛放,还具备计量的功能;烧杯、培养皿、锥形瓶和广口瓶等则按照具体所需合理选用。在生物实验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工具类的仪器,在对样品或者试剂进行加工时,都要借助工具操作。常用的工具包括刀片、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剪刀、滴管、直尺、酒精灯和温度计等,其中刀片、解剖刀和剪刀等主要被用来进行样品的切割;解剖针和镊子主要被用来对样品进行挑取和夹取;酒精灯主要用于加热处理,常和铁架台以及三脚架等配合使用;直尺、温度计和线绳等主要被用来对所需指标实施测量。在特定的实验中,往往会用到较大型的实验工具,也就是所说的实验器材,常见的有电子秤、天平和显微镜等器材。一般而言,这些实验器材对操作方法和使用规范要求较高,需要准确掌握和操作。
        2教学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2.1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
        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①在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开箱验收记录、安装调试记录、使用说明书、软件光盘、合格证书、保修凭证及其他相关材料。这部分材料是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和更新改造的重要参考和依据。②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记录、维护保养/维修记录、检定/校准证书、计量确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等。这部分材料由仪器保管人负责收集,每年按要求及时归入仪器设备档案中。对仪器设备档案材料的及时补充和更新又称为仪器设备档案的动态管理。
        2.2规范操作,降低损耗
        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并提高其利用率,就必须规范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因为如果不按照正确的规程操作,将会严重影响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因此,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先向仪器设备使用者详细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帮助仪器设备使用者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使之能对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学生使用仪器设备时,一定要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认可该学生能独立操作该设备后,方可让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在使用设备时一定要有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在场。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必须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以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当异常情况发生时,学生不允许擅自解决,必须马上向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汇报,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进行处理。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严禁学生私自或不按照操作规定使用实验室任何仪器设备。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巡查,随时指导,并及时发现和更正操作上的错误。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及时对仪器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实验课程完成后,要对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和保养。
        2.3仪器设备管理要“以人为本”
        要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仪器设备要“有人管”,高校要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和责任到人”的原则下,由一位校(院)长分管仪器设备工作,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在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中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校领导设备工作办公会—设备管理行政职能机构—仪器设备使用部门”三级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将设备管理工作与责任明确到人;实行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奖罚制度,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思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和倡导爱岗敬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高校每年采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也越来越高,这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和使用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按专业化的要求培养和配备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特别要加强对实验室教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的培训,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核心,建立目标导向实验教学体系,将翻转课堂引入实验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增强理论认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耗的现象发生。
        2.4完善落实设备管理制度
        ①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并印发相关文件,同时共享至网络平台可供查询,制订设备管理考核办法,由校领导牵头成立考核小组,定期对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如存在落实不到位情况,责令整改,同时听取基层意见反馈,优化管理制度。各基层实验室根据自身教学科研领域的不同,从自身教学层次、研究方向进行资源合理分配整合,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设备信息共享至网络,有利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②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实施管理,实现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管理由传统手工转为计算机辅助,更快更准确地对设备进行清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防止设备滞留或流失,减少部分购置设备长期闲置情况,降低损耗,避免国家财政资金和设备资源浪费。
        2.5保养维护制度
        要重视仪器的日常保养和后期维护,使仪器设备保持完好状态。日常保养工作要落实责任到人。使用人员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厂家或商家沟通,还要避免因错过保修期而造成维修经费的浪费。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将所有仪器设备信息登记在案,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记录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请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变事后被动维修为日常主动维护,变应急维修为预防维护。
        结语
        落实好仪器设备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管理体制、制度和手段。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施中,把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演绎管理,以优质服务作为立足点,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优化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从而促进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进,杨军.加强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1):93-95.
        [2]胡京林.浅谈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3):79-80.
        [3]杨贵臻.高校实验室仪器有效利用的管理对策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1):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