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县灌溉排水与节约用水技术中心 黑龙江木兰 151900
摘要:中国的农业生产面积较大,在农业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农业用水问题逐步显现,合理进行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管控可降低水资源浪费现象。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节水灌溉技术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而提出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管理措施,以期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田灌溉;节水技术
在农田工水利工程中,灌溉工程是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与农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关联,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然而在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水资源储备却日益减少。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农田灌溉以此实现水资源使用量的降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提升。
一、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现阶段,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竣,存在大量水土流失问题,并且土地逐步退化或沙化,河流湖泊日渐干涸并存在淤积问题,导致江河下游频繁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而使土地荒芜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水资源面临着严竣的压力,农业灌溉过程中应遵循水资源节约的原则,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优化与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增产与稳产的目标。在农业种植技术日益提升的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率逐步提升,合理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可解决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也可强化生态保护效果,提高农民收益,可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以此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推广范围有待提升
研究表明,目前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还只是作为示范工程开展,并未进行大规模实践;对于节水新设备和新技术推广力度较小,普及程度不高。
2、监督与激励机制尚需完善
在目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相关管理部分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管理方法精细度不高,由此导致节水灌溉工程在管理上效果不够明显。
3、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需要加强
资金与技术投入的不足也是当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资金和技术的短缺,导致节水灌溉设备维护资金不足,严重影响设备后续养护和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资金的缺乏或资金的安排不当还大大限制了节水灌溉工程规模的扩大,阻碍了农田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
1、喷灌技术的应用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喷灌技术是较为常用的灌溉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在压力作用下进行水分的均匀喷洒,进而提高对农作物灌溉的均匀性,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也可增加种植土壤的透气性。
2、水资源运输技术的应用
传统农田灌溉过程中,需要进行水渠的挖掘而运输水资源,这需消耗一定的人力成本,并且要合理进行挖掘数量及位置的提前规划,且在实践中极易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应在水渠开挖前进行节水计划的制定。同时,在水渠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渠防渗问题,应引进具有较强防水性能的材料进行水渠建设,以免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
通常会使用浆砌石或现浇护面作为防渗原料。
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此种灌溉技术是指在灌溉的同时进行移动,其可与其他灌溉设备进行协同应用,如可使用农用机电器为灌溉提供动力。同时,此技术可融合机械化技术与节水农艺两种技术。这种机械配备设施较为简单,只需对机器进行组装装配即可。此技术的适应性强,无需使用专门配备动力机,资金投入量较少,可避免田间修渠工程浪费,可根据水源所在位置使用灌溉机进行针对性灌溉,可有效节约灌溉成本,减少工作量,实现灌溉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管理措施
1、科学选择节水灌溉方式
为了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推广,应合理进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规划的制定,并将之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工作内容。同时,应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合理进行节水灌溉措施的选择。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问题的有效分析,科学进行节水灌溉应用方案的制定,同时要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在水利工程中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新的关联,如果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不合适,未能取得理想的农业生产效果,将会打击农业种植户的种植信心,也会阻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中,要持续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并应以当地农村发展状况为依据,对农业分布地形进行合理评价,将多种影响因素纳入考量,以此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节水灌溉,在保障农业发展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推广,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
面向种植大户、农场等诸多用水量大的主体积极的开展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宣传工作,引导并辅助其建立并管理积水灌溉设施,确保设施运管正常。若条件允许,可从土地转让费、水利工程建设专项经费等中适当的拿出一些资金用于推广节水灌溉措施、购置相关设备上。结合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在地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纳入高效节水措施,从而使高效节水灌溉方案贯彻落实到实处。
3、加强节水灌溉管理
管理的科学性,是节水灌溉发展效果的保障。由于我们对于一些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了解不充分,对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补充的地方,所以,为了保障农田节水建设的科学开展,应该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各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不一,有的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节水方面较好,对于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的地区水资源处于严重缺乏的状况,这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节水方面做到最好,经济效益放在其次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还要根据各种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进行灌溉,有的农作物在刚开始开花坐果阶段,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灌溉,如果农田比较干旱,可以采用滴灌的形式。有的农作物,比如玉米,在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所以应该采用合适的灌溉技术进行灌溉,在节水的同时,保障最大的经济利益。
结语: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势较为明显,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进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专业性较高,因此施工人员要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要点进行明确,对自身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进而将高效节水灌溉节水技术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良军.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5):273-274.
[2]吕晓丛,赵金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24):58.
[3]张卿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