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随着合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电力企业对合同精益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法律风险也日益增强。长此以往,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控制时,要根据法律风险的不同类型,切实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在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1电力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
1.1合同的内容出现了不规范问题
拟定合同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效合同中的条款内容应表达清晰准确,采用的语句必须严谨不能有歧义,不能采取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的语句在合同内容当中。例如:在对合同名称进行设定时,有许多企业会把“合作协议书”与“合作意向书”搞混,在法律规定上这两个不同的合约名称所规定的法律条约是不同的,因此其具备的法律效应也是不同的。虽然近年来电力企业花了大力气制定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合同标准文本清单,但由于拟定合同的承办人对工作不够负责任或者是缺乏专业的工作素养,在编辑合同的时候没有根据条款设置的初衷进行补全,使得合同中的部分内容无法清晰严谨地表达,这样,企业在面对纠纷时没有界定的标准。
1.2合同出现了无效性问题
企业中有些合同承办部门并没有签订主合同,只签订了从合同,在没有签订主合同的情况之下,签订的任何合同均是无效的,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在建筑工程的经营中,没有签订总体承包的合同,只签订了分包合同,那么所签订的任何分包合同均是无效的。但为了能够快速地开展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主合同的签订,之前签订了许多的从合同,这些无效的合同签订,无法为建筑工程提供法律保障。还有一些招投标领域的合同,承办部门甚至与中标单位签订了违背实际性内容的条款,即“阴阳合同”。这些行为已经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将会使企业面临行政处罚。
1.3合同内容中的条款出现了漏洞的问题
企业中的相关部门人员,为了赶工期赶进度等,快速地完成合同签订流程,并不能充分考虑到将未来可能会产生的纠纷问题明确地在合同条款中进行落实,或者约定的违约责任过轻,极大降低了对方的违约成本。而如果相关部门进行审查的时候没有提出纠正,使得合约双方在面对冲突与纠纷时,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参考界限,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及不良影响。
2防范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
2.1注重提高企业中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对合同承办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首先要对所有合同承办人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能力考核,掌握承办人的工作能力,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不同人员存在的不同短板进行培训提升。第二,企业要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使合同管理的队伍更加优秀壮大。我国每年法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非常多,这为企业招纳优秀人员提供了人员保障。在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中仔细进行选拔,不仅要对学历进行严格把控,还要对应聘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严格筛选,要求应聘员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三,参与合同管理的法律人员,必须要精通合同管理的基本业务,能够熟练地运用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熟练地把握合同履行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流程。并积极参加系统内的合同管理培训班培训课,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从而有效地巩固和完善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2.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企业应健全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应明确企业各部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应针对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制定对应的合同管理工作制度,从资信调查、立项、审批、调研、履行、验收、结算等工作内容上制定差异化的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工作的奖惩评价体系,让合同管理工作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提高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的掌控状态。
2.3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合同项目开始的过程中,要督促合同承办人监督履行合同项目的使用资金和资金的流动情况,监督工程运行的变更以及对出现状况时所需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从而保障合同的有效运行,使得合同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动态的监督方式,严格审查签订的合同合法性,从而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同时建议企业法律顾问介入合同审查及履约情况抽查监督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合同向对方出现的违约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违约行为的产生,从而能够保障合同有效地履行,降低合同履行时发生的风险几率,使企业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加强合同审查工作
在开展合同审查工作时,不仅要审查合同的条款及内容,还要对签订依据如施工图纸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审定预算、招投标文件等进行审核,全面、快速、有效地对合同进行审查。当出现纰漏时,也能够准确定责。通过审查,若发现合同中存在重大错误,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地将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同时还要依据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约谈、发放法律风险提示书等。对合同进行审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对合同项目的审查、签订、对合同内容的拟定、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规范性地审查合同,将这些审查工作严格落实,才能够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以及合同的正常运行。
2.5实施信息化合同管理制度
完善的信息化合同管理制度,可以让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向着现代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合同信息化管理创造有利的环境。企业内部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相关业务部门的使用反馈,适时进行更新,同时将合同供应商审核准入、合同签订、审批、付款、收货等环节全部在系统中完成,构建以合同作为主线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下一步,企业将合同管理信息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企业资源信息等相融合,为合同信息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基础。企业对于收集到的信息需要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判断当前合同管理工作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查明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以便提高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控制效果,促使该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明确合同管理阶段隐藏的法律风险,并根据高效可靠的策略完成对风险的高效预防与消除,未雨绸缪。如此,能够让企业在合同权益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此外,也能其面临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黄少彬,张旭,牟艳华.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5):15-21.
[2]崔玉静,吴雨谦.小微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预判与防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6(1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