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 史晓琴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史晓琴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不仅属于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
        新疆恒瑞建安工程建设有限司  新疆省昌吉州吉木  8317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不仅属于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基于此,文章将以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为依据,提出对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配比管理、过程管理加大控制等方法,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浅谈
        1混凝土现状典型质量通病分析
        1.1混凝土拌合物分层、离析、泌水
        分层主要表现为水泥浆上浮、粗细骨料下沉聚集,上浮的水泥浆与下沉的骨料明显分离,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水量过大;离析主要表现为粗细骨料相互分离,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泥浆粘结力不足,细骨料不能嵌入粗骨料缝隙中;泌水主要表现为水分直接从骨料中流出来,混凝土保水性不好。混凝土分层和离析主要在运输过程中显现,泌水在混凝土运输、泵送、振捣过程中均可发现。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达标,混凝土工作性能不好,龄期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2蜂窝麻面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呈现面积大小分布不均、深度不同的坑点,大体为蜂窝状,所以又被成为蜂窝麻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质量不合格。②浇筑混凝土时不合理的分层以及振捣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中的空气未能排除干净。③模板拼缝不严,漏浆。④提前拆模,混凝土水泥浆粘连模板。
        1.3构件漏筋
        构件漏筋主要表现为构件中的钢筋为完全包裹于混凝土中,构件拆模后少量或部分钢筋暴露于空气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钢筋保护层太薄或没有。a.与钢筋摆放位置或上层钢筋位置控制有关。b.与测量放线有关。c.与定位筋控制有关。②模板拼缝不严,漏浆。③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密实。④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且分层太厚。
        1.4构件开裂
        混凝土开裂主要有表现为和裂缝,裂纹是由于混凝土失水太快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龟裂裂纹。龟裂裂纹对结构物无影响,在施工中可以不考虑;裂缝宽度超过0.2mm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有贯穿裂缝和非贯穿裂缝。其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①塑性收缩引起的:a.混凝土搅拌时用水量太多或中途加水。b.无机胶凝材料中水泥含量过高或水泥标号过高。c.混凝土拌合物中细骨料太多,泥、土块等含量太大。d.原材料中碱或非活性物质含量太大。e.水泥受潮板结,体积安定性不良。f.模板拆除过早未及时养护,混凝土失水过多。②环境温度引起的:混凝土浇筑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尤其大体积混凝土体表与环境温差影响更大。③水泥前度太高引起水化热过高。④塑性沉降引起的:a.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混凝土分层、离析、泌水导致粗骨料下沉。b.钢筋保护层太薄,骨料沉落,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失水形成放射性裂纹。⑤模板支架不稳,地基及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引起沉降导致混凝土开裂。⑥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空洞、气孔太多,混凝土在自重下下沉引起的混凝土开裂。⑦混凝土养护不周到。
        1.5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强度不够可以分为混凝土早期强度不高和混凝土龄期强度不足。混凝土3d和7d的强度不高,主要是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强度不够或粉煤灰等掺合料过多,外加剂或缓凝剂掺量过高;混凝土龄期强度不足最常见的是养护不到位或没有进行养护。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2.2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室效果。在经过细致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依照混凝土类型可看出,可以把混凝土振捣划分成为机械与人工两种形式,但无论在施工中运用哪一种操作模式,都需要合理设置振捣插入点,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2.3养护
        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环节,混凝土质量会因为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因素造成影响,目前常见的养护方式是洒水覆盖,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一直保持湿润,进而降低内外部之间的温差,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使用掺合料的混凝土而言,冬季养护时间应在28d左右,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湿和保温,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2.4环境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除了需要注重浇筑、振捣和养护等要点以外,还要对施工的环境条件和地形特点等,有效加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特别针对薄弱环节而言,更要避免因不同气候因素,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钢筋的选择,若是保护层过厚,则是需要施工人员选择抗裂能力强和具有温度构造的钢筋,有效避免冻裂问题的产生。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3.1做好资源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做好施工资源管理工作,所谓施工资源指的就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需求科学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针对粗细骨料的参数规格与质地等,也需要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其他杂质因管控不到位掺入其中,影响混凝土拌合与质量。同时,还需要针对水质量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后的水才能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所有在施工现场中使用的设备,都要有相关出厂证书、规格型号等,从而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3.2做好质量管理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确保施工行为的规范化和施工质量。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还能把施工质量的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身上,促使施工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施工中。同时,还可以把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施工质量管理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质量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创设专门质量检测小组的形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的问题进行管理,确保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开展。
        3.3做好配比管理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当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配比加大重视,需要把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标注在搅拌现场,并且还要对混合水泥的水量进行掌握,从而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要求。若是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那么就会促使混合物出现泄漏现象,同时,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对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用水量,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也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满足施工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原材料的选取、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施工过程及养护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使用寿命,因此要及时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不断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灿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4-46.
        [2]吴大伟.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9.
        [3]陈春雷.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8(33):106.
        [4]雷师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