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不断发展,不仅在施工技术方面,施工项目的质量也显著提高。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带来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这也是项目过程中的关键。因此,本文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监督部门分别论述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监管水平
1前言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且综合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生产的重要环节,一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的不到位,则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今,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的基础建设能力已经屈居世界第一,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必须提高。国家监督部分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施工建设人员也要提高自身水平,同时融合高新建设技术,从根本上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违法违规作业。基于此,本文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监督部门几个方面,论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建设单位的影响因素
2.1.1违反工程建设程序
现今,我国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品质和标准,因此制定了标准一同的建设程序,规定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客观规律以及表现形式的工程建设。但是,总有一些建设单位不遵守建设程序,包括施工阶段、采购阶段和验收阶段等,其中,违规办理施工手续的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建设单位为了让自己开发的建筑更加吸引购房者的瞩目,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再设计起步方面,却对最为关键的两部分视而不见,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建筑物体本身的质量和品质。最终会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这一部分只是形式主义,造成工程质量出现质量问题。
施工周期通过施工单位对施工难度和施工量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规定工程的建设时间。施工周期的设定初衷是保障建筑在最高质、最安全的基础上花费的最短时间,要符合国家建筑的标准和法律,并不能随便更改。然而,建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盲目地赶超精度,缩短施工周期,虽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程,但其安全和质量却无法兼顾,最终出产的建筑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1.2盲审追求工期
此外,建筑的施工工期是经过科学设计和计算的,同时也要考虑施工单位的人力和机械资源能力,从而确定的建设周期。而建设单位总是一味的追求效益最大化,为了加速资金快速流转,盲目催促施工单位追赶施工周期,有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甚至会暗自已施工周期作为中标依据,严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盲目缩短工期的后果,必将是抛弃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提高。
2.2施工单位的影响因素
2.2.1疏忽安全监管
尽管我国目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施工现场的项目负责人没有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导致安全管理的实际行动没有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管理层的思想跟不上制度,分工上也疏于管理,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实施。除此之外,有的施工单位虽然指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没有直接确定责任人,工程的质量自然也上不去。因此,项目负责人和基层工作者都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这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2.2.2机械设备维护
项目建设中会用到大批机械设备,塔吊、施工电梯、大型履带吊等等,机械体积大,数量多。要做到安全施工的保障和维护相对困难,且施工周期长,国内各地气候也不同,夏季暴雨冬季大雪,做不到及时保养则会出现问题。例如:操作工人出现失误及经验不足、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制度不完善以及现场引导指挥不合理等,造成除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增加以外,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会出现重大隐患。尤其是塔吊和大型起重设备,一旦有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否则会引发重大事故发生。
2.2.3进场材料
现场施工有许多构件以及需要现浇,对于高层和大跨度结构尤为重要。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进场材料要严格控制,否则材料的不合格影响关键节点的施工以及整个项目的质量,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不管是钢筋、混凝土还是其他材料,质量不合格不仅造成工程质量降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风险,每年倒塌的房屋不在少数,这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方面。
2.2.4作业人员
施工人员是施工作业的主体,只有施工人员发挥其效能才能保障施工作业的效率和水平。目前国内施工单位所采取的施工管理模式都是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而施工人员大多为底下的分包工人。因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必须要作业人员的发挥施工主观能动性。但是目前的现场作业工人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知识素养缺乏,造成他们安全意识不高。即使单位一再强调安全生产的命令,但总是会出现纰漏。
2.3监理单位的影响因素
2.3.1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高低不齐,有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监理员都没有整个项目过程的实践经验。对待一线作业人员的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低。作为衔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理方,在处置安全隐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理人员必须从自身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2.3.2缺乏规范性指导
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没有按照专业的规范去开展相关工作,缺乏正确的监督和指导。同时,监督过程中如果监理人员处置不妥当,会给一线作业的施工人员造成生命安全隐患。此外,某些监理人员为避免麻烦,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视而不见,在工地走马观花,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监理资料没有真实记录,监理日记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2.4监管部门的影响因素
2.4.1法规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监督制度起步较晚,造成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去监管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也不能及时更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建筑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改进,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
2.4.2监管力度不到位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不严,造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疏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送。传统的监管制度也不能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无法做到有意义的监管。此外,监管部门与建筑市场的信息不透明,不能及时地将建筑工程的违规行为反馈给市场。另外,监管部门的监督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责任感不足,也会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
3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难度高且复杂的工作,需要所有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协同工作,才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提高建筑项目的品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学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7(5):187-187.
[2]周国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中华建筑,2016(12).
[3]谢青宝.浅析建筑施工控制与管理[J].建筑理论,2017(9).
[4]龙德.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
[5]郝生跃.柴正兴.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6(6).
[6]王春华.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