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第9期   作者:刘英宇1 李军超2 李一峰3
[导读] 按照全军院校会议精神,任职教育逐渐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面对院校转型,任务转换的新要求,建设一支满足任职教育所需要的教员队伍,是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按照全军院校会议精神,任职教育逐渐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面对院校转型,任务转换的新要求,建设一支满足任职教育所需要的教员队伍,是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关于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几点理解
        (一)教员队伍要有合理的学历及职称体系
        学历是证明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主要依据,学历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院校师资队伍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职称结构的合理是院校教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的表现形式。学历、职称一方面是教员个人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反映,它应与每个教员的水平、能力和职责相一致;另一方面是院校人才学术梯队建设好坏的反映,学历、职称结构应与学术梯队的建设、与院校的定位相一致。所以,任职教育院校应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使更多的教员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到学习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同时院校教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一定要与教员的水平、能力及任职教育院校的定位相一致不能盲目的求高而忽视实际需求。
        (二)教员队伍要有丰富的任职经历和实践基础
        军事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想培养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培养适应岗位晋升而进入任职教育培训的学员,其关键在于任职培训院校要有一支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又具有丰富部队经历经验、并且了解部队及学员需求、能适应任职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应使教官既是一名传授知识的名师又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军官;既是一名装备专家,又是一名管理部队的行家,促进教官选拔、培养、使用和交流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形成人才队伍的良性流动。建立和完善院校教员与部队军官的双向交流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任职教员参加新装备研制和接装,参与部队调研、管理、重大演习等活动,熟悉部队岗位和装备,使教员的经历结构能满足部队各层级培训的需求,提高院校教员的任职教育能力。
        (三)教员队伍要有复合的知识体系
        以往学历教育强调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技术素质、指挥管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要求培训对象打牢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第一任职能力。任职教育的培养对象,一般是具有一定院校培训经历的现役军官,学员年龄多在二十五岁左右,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专业知识、阅历和能力,学员的知识面较宽,前沿知识相对丰富,对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要求教员队伍建设的知识结构又要根据学员视野的扩展程度,学员任职的岗位情况,部队的实际和作战任务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以满足学员和部队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各任职教育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办学特色、办学历史等不同,力争围绕"突出主干学科、发展优势学科、加强特色学科"来调整学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


        (四)教员队伍要具备优化的年龄构成
        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着教员的补充、流动、提职、退休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院校任职培训中的教学和科研活力,并体现出了该院校业务水平的兴衰趋势。任职教育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根据战区作战任务、部队建设实际、任职岗位需求、武器装备发展等形成有较 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科体系,不同学科对教员的年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说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必须优化,必须老中青三结合。我军任职教育院校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型而来,教育整体转型带来教员成分总体偏新,中青年骨干教员不足等现实矛盾,要加大对年轻教员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力度,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加快中青年教员的培养步伐,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既可缓解当前师资紧缺的矛盾,更是加强在师资梯队建设、优化师资梯队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二、提升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健全院校人文环境建设及保障机制
        任职教育院校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物质、设备等硬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增添校舍、实验仪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设备等;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营造具有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良的群体结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软环境。强化“教员是院校办学的主体”理念,切实确立教员三个地位:在教职工干部中的中心地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分配中的优先地位。充分发挥教员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院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健全规范教员的选拔和聘用机制
        任职教育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建立科学而又灵活的选拔和聘用制度,坚持教员队伍建设的多元化。主要包括校内资源的开发,社会资源的开发。其中,校内资源的开发是在用好院校已有专任教员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开发可以借助兄弟院校的力量和部队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相互聘用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本单位专任教员不足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
        (三)健全规范有序的考核机制
        为了确保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质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必须建立教员的监督评价体系,对教员进行考核,积极帮助和引导教员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使之逐渐满足任职教育转型的要求。坚持以教员的德、识、能、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不唯职称、资力、学历、身份,强调教员的任职能力和工作业绩。在此前提下,强化效率意识,对现行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分配方法进行深化改革,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健全教员继续教育机制
        随着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军事变革的迅速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的调整和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员的知识更新和教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院校教员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可以通过立足岗位锻炼,组织教员开展业务集训,选拔优秀教员到中高级指挥院校进行深造,选派教员到部队代职等形式,以达到改善现有教员知识能力结构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