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9期   作者:刘姗姗
[导读]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使施工技术操作更加合理规范。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施工设备,混凝土结构等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使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预防
         引言
         目前,在水利水电等大规模的项目建设中,中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混凝土质量逐年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日渐完善。事物都有相反的方面,也要居安思危,中国的混凝土制造仍然拥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由于骨料问题导致混凝土裂缝事项,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全面进行控制,只能通过保养等传统方式减少失误率。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使国家的混凝土技术更上一层楼。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国内经济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更是成为了很多行业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品质就显得极其关键,目前国家对其也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是极为重要的技术,其建设面积比较广泛,要想提升水坝的稳定性,就需要全面的展现出混凝土的优势。同时,想要有效预防混凝土在运输时出现分层状况,需要对其做出针对性的保护。
         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水利工程较大,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前及时分析能否进行分层浇筑,从而有效控制分层的厚度。在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浇筑的分层厚度应该小于500毫米,并且相邻两层的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应该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均匀上升,防止出现差距过大。此外,如果水利工程的高度较高时,可以利用导管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避免大颗粒的石子落下导致浇筑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再者,应该注意浇筑的速度,因为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较短,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浇筑的时间过慢,很容易导致在等待浇筑的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凝固的情况。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支架、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应该及时停止浇筑,并且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固之前将问题有效解决。应该保证混凝土不会出现下沉、气泡等情况,并且在对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先将已经凝固的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以及较为松动的石子清理干净,并用水泥浆铺一层,使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裂缝或者干缩的情况。
         2.2堆石混凝土技术
         堆石混凝土主要是将大颗粒石块堆放一起,从堆石体的表面进行浇筑且不需要振捣,这主要是因为堆石混凝土技术利用了专用的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以及高穿透性的特点,并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的缝隙。堆石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设备,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生产和浇筑量,从而有效减少对温度及对混凝土层面的处理措施。并且堆石混凝土技术可以使用机械化施工,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对质量的管理水平。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流程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对相关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最大化。


         2.3搅拌混凝土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混凝土工序较为复杂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搅拌技术与外部的环境要求较高,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温度的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搅拌完成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混凝土及时运到施工的现场,如果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漏浆以及分离的情况,表明混凝土搅拌失败。此外,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先将砂石运送到施工现场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堆放,保证能够有效进行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的环境中,应该建设遮阳棚或者将砂石运到室内进行搅拌,如果出现温度过高而导致混凝土无法正常进行搅拌时,应该将冰块加入混凝土,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温度。在实际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该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防止因为用水量过多而导致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下降。
         2.4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求,不仅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还需要提高对混凝土的养护技术的施工。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养护评价标准,从而保证能够对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且要求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混凝土养护施工的检查,有效提高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在混凝土养护中,外部气候温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养护的质量,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安排不同层次的混凝土养护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夏季的温度较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养护很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应该在混凝土的表面定期科学有效地洒水,保证混凝土的湿度。
         3水利水电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3.1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盛装混凝土的模具温度需要限制在一定温度之内,防止在碎石的冷却不能达到标准的温度大小,导致混凝土凝结的不稳固。在混凝土的内部设置降温管,依据设测温孔,对阀门进行和加压泵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控制管内水的流速,从而实现降温目的。如果,在夏季进行混凝土浇筑,需要尽量减小浇筑厚度,通过浇筑层面完成相应的散热操作,同时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间段。不同大小的混凝土有不同的保养方式,就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待庞大混凝土浇筑,用水龙头向混凝土上方喷洒水珠的方式来调整温度。
         3.2控制骨料质量
         水泥中的粗细骨料是决定水泥和混凝土是否成型的关键因素。仔细挑选骨料类型,分配粗细骨料之间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中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水泥是由不同的骨料组成,每种骨料在拌合的过程中要易于融合,化学性质也需要相对稳定。其次,骨料选择最好先选择高强度的材料。最后,还要严格按照国家或者施工项目的要求来选择半径和周长合适的骨料。不论是选用粗骨料还是细骨料,都需要对骨料中泥块和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在规范范围内,并且不能含有机杂物。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粗砂、细砂等材料,必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效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混凝土干缩程度和水化热程度,从而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密实性、均匀性都能够得到提高。
         结束语
         由于混凝土技术自身的综合性极强,使其在近年的工程项目中被越加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得到了更为理想的施工效果。因此,应给予混凝土施工技术以更高的重视程度,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使混凝土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更加有效的融合,从而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81-82.
         [2]梁进宏.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4):85+88.
         [3]陈陶.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9(04):147+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