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已成为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截至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359.85万台。电梯作为一种包括机械及电气部件的特种机电设备,随着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频繁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运行故障,引发困人、伤人等安全事故。2014年全国发生电梯事故95起,占所有特种设备事故的33.57%。电梯故障和困人事故产生的社会影响大,政府及人民群众对电梯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在电梯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时,相关单位不能及时、准确获知有关信息,对于救援方法的判断存在不全面的地方,影响救援的效率和效果。2)在获知电梯故障时,不能根据掌握电梯的地理位置及分布情况、救援机构的地理位置等,及时调度就近力量展开救援,导致应急救援响应滞后、救援不力。
关键词:电梯;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
引言
电梯是一类重要的机电类特种设备,是八大类特种设备中与百姓最为贴近的设备,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公共安全等息息相关。截止2018年底,全国电梯数量已达627.83万部,因电梯故障造成的困人等事件也呈高发态势。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起电梯应急处置工作自杭州、南京、广州开始进行探索尝试,近几年来在原国家质检总局及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大力推动下,截止2018年底,全国已有174个省、市建立并运行了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电梯困人等应急救援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各地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单个城市独立建设应急处置平台,覆盖范围为主城区或者扩大到所辖县(市)、区;第二种是建立省级平台,直接覆盖全省各地;第三种是省级平台与市级独立平台混合存在。以上三种模式都涉及一些基本的标准问题:即需要在标准流程下开展指挥、救援工作,保证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一致、能够统一归集,建立标准的服务评价方法等等。标准是电梯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规范,一切工作在标准基础上开展,既可保证严格的工作程序,又能保证数据的统一,还能对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建立并实施相关标准已经成为电梯应急处置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准化理念应贯穿于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数据管理、处置流程、救援流程、系统运行、信息采集、咨询投诉处理、服务评价等各个环节,为电梯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3]。
1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标准
各处置中心应建立以应急救援热线“96333”为基础的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在电梯轿厢张贴“96333”应急救援标签,乘客遇紧急情况时,拨打当地“96333”报告标签上的七位应急救援识别码,接警的处置中心即可在电梯应急处置信息系统中找到电梯位置和使用维保单位等相关信息,并记录乘客困梯等故障报告、救援等情况,以及投诉举报等信息。各处置中心应建立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等制度。按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建立从接到乘客困梯、故障报警电话,直到完成救援后对乘客进行回访的程序、流程等,以及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处理的程序、流程等制度,规范故障统计格式和上报机制。各处置中心应建立与电梯救援队伍的协调机制。与当地电梯签约维保单位、其他电梯维保单位和公安消防等社会救援力量建立应急协调指挥机制,明确在实施应急救援中各自责任和义务等,解决好施救处置分工、分级响应责任界定、激励和惩处等问题。
2城市电梯应急指挥如何开展标准化
2.1梳理内部规范,制定地方标准
城市电梯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平台要非常注重标准化工作,对电梯应急处置、投诉处置、96333标志的管理、信息统计分析等进行了规范,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力求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已制定中心的Q/HTC001-2011《电梯困人应急处置标准》,Q/HTC002-2011《96333标志管理规定》,Q/HTC003-2011《电梯安全监控系统和电梯安全监控中心验收规则》并实施,达到良好的效果。处置中心于2015年制定并发布了首个城市电梯应急指挥公共服务规范的地方标准。
2.2将标准化工作融入城市电梯应急指挥日常工作
城市电梯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标准体系,完善服务标准,实施相关标准已经成为电梯应急指挥服务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准化贯穿于电梯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硬件设施、服务过程、服务管理、系统运行、设施管理、咨询投诉等过程,为电梯应急指挥服务提供保障。通过标准化试点推广规范服务项目,使杭州市城市电梯应急指挥公共服务的建设与管理向规范化发展,同时也为向杭州周边县市乃至全国建立电梯应急指挥服务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2.3技术标准
建立在统一技术标准上的电梯应急处置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平台间的互连互通,保证数据交换和归集顺利进行。技术标准主要应包括:应急处置系统软硬件建设标准、数据库及数据元标准、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用于运行监测的电梯物联网系列标准、系统安全标准等。
2.4加强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合
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梯应急处置工作不同环节的标准,相互之间应相互衔接。例如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工作标准,要与电梯物联网的监测报警标准、应急救援单位的现场救援工作标准之间互相产生联系,有起有承,协调一致;应急救援机构的现场救援工作标准要与其它电梯相关操作规程保持协调一致,等等。新修订的CPASEM001中关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接口协议部分,就提出参照GB/T24476执行,在标准衔接、协调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不同机构针对电梯应急处置同一领域、同一环节制订的标准,要保持协调一致。例如目前有关电梯物联网或者说运行监测系统方面的标准,就应该统一思想,在保持基本技术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各有侧重,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三是地方标准要与全国层面标准保持协调配合。要明救援工作标准之间互相产生联系,有起有承,协调一致;应急救援机构的现场救援工作标准要与其它电梯相关操作规程保持协调一致,等等。新修订的CPASEM001中关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接口协议部分,就提出参照GB/T24476执行,在标准衔接、协调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不同机构针对电梯应急处置同一领域、同一环节制订的标准,要保持协调一致。例如目前有关电梯物联网或者说运行监测系统方面的标准,就应该统一思想,在保持基本技术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各有侧重,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三是地方标准要与全国层面标准保持协调配合。要明确地方标准的定位,是对全国层面标准进行有益的扩展与补充来解决本地具体问题,而不宜完全重写,人为造成数据割裂或者形成壁垒。四是应急处理标准要与相关的其它现有国家标准协调,应采用的标准一定要采用。比如采集维保和使用单位信息时,就一定要采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关标准。
结语
总之,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积极推动特检工作由重检验向重服务转变,使检验工作的整体水平、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柳春华,姚建峰.一种高性价比的城市电梯监控系统的研究[J].才智,2009(14).
[2]朱炜,张广明.基于GIS的特种设备监测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 息,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