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0期   作者:高桂元
[导读]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层面有计划地组织土地规划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层面有计划地组织土地规划,增进城镇和农村耕地使用量和保有量的具体手段。具体而言,就是形成必要的指标体系,重点掌握耕地指标以及土地整理或复垦补充等指标,在合理的财政资金专向扶持下,对尚未完全利用的土地或荒废地进行深度开垦,实现对田、水、路、林、村等要素的综合性开发规划和集中整治,从而大大提升耕地体量和质量,改善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并有序增强生态环境建设能力。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用效果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确保城镇化建设用地的需求,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即对不合理、未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不断优化土地的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是解决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土地问题的必然选择。我国已经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整地工作多年,逐渐由原来比较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方式到对大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土地整理的内涵有所改进,由原来主要以增加土地数量到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注重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条件;整理目标也有所改进,由原来的仅注重补充耕地到如今兼顾耕地保护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个方面。
1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为了满足城镇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需求,并且保障农业用地不受影响,需要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土地整理主要针对一些未利用、低效利用以及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登记,然后重新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地供需矛盾的最有效也是必然的选择。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经实行了多年,土地整理模式以及目标也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最开始我国对土地进行整理主要是比较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慢慢发展为施行对大片农田、水利、道路、村庄的综合性整理,土地整理工作内容由原来简单的实现土地数量的增加转变为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土地整理目标由最初对农耕用地的补充转变为既要保护耕地也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个方面。传统土地整理工作为解决我国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效率较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需要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我国土地整理。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规划前后,目标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出现了嬗变,特别是田间道从无到有,其嬗变程度更高,而耕地等景观面积增大,斑块量缩减,使景观分布与利用率更加合理。整体看,土地开发整理让目标区域内的景观格局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耕地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2相关措施
         2.1激活土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关人员需加强土地使用制度建设,积极转变土地双轨制,进而充分发挥出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然后提出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市场交易中,产权界定清晰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要想加强政府在国有土地资源控制中的作用,就需协调中央和地方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同时,明确土地资源使用者的主体地位,建立与使用权、土地价格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进而保证农民土地资源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扩大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土地制度改革转变了以往的二元土地制度,真正地实现了农村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同地和同权,推进了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以此增强存量建设用地的活力。


         2.2加强平整项目设计
         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平整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方面的设计要点:(1)积极开展格田清理工作,将原有田埂已有的杂填土、耕植土和草皮等清理干净,采用生土进行田埂修筑加固,硬化田坎;(2)强化旱地坡改梯整理意识,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等要素的支持下,将相应的整理工作计划实施到位,并通过对平整过程中土层厚度控制、平整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完成好旱地改梯方面的整理工作,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专业保障;(3)在加强土地平整项目设计、完善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需要落实好一般水田整理工作,结合田间灌水及排水要求,布置好沟渠,实施好相应的整理工作计划,提升水田利用价值,满足土地平整项目科学设计要求。
         2.3建立完善的调控机制,约束政府行为
         为了打破垄断,应增强政府控制一级土地市场的规范性,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同时,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土地分配,进而建立更加合理的经济机制,让科学利用土地资源逐渐成为政府的自觉行为。再者,积极落实可持续利用决策影响评价机制。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要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分析机制,做到科学决策,让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土地利用数据库类型
         (1)基本数据库。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参数,构建基本数据库,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分析,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在土地利用现状图表中充分的体现其各项内容,精准统计各个级别区域土地状况的信息状况。(2)土地权属数据库。分析土地数据库,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之上进行构建。通过比例尺地籍调查,掌握城镇以及乡村的地基状况,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绘制处理,构建成像地籍管理一体化数据库,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地籍更新机制。土地权属数据库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了解公路、铁路等相关国土使用的具体状况。根据土地调查的结果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提升土地登记以及发证进度效率。(3)遥感云数据库。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搜集整理信息,及时精准获得分析地面信息,根据其内容信息构建遥感数据库构建。此数据平台基于行业以及高效数据特性可以预先写入算法,用户在应用过程中通过一键选择的方式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各项信息数据的快速分发。利用大数据系统扩建,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数据支持之下,实现了对各种数据高效、开发化处理。(4)分类面积汇总表。分类面积汇总表就是通过对不同行政级别地区以及各项要素信息,输出汇总单位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此种方式汇总在单位中不同级别的分类汇总信息表。(5)图件成果。图件成果就是通过数据库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手段,在缩编技术支持之下,结合全国土地调查图形,整理缩编内容。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编制专用的图件以及专题图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土地整理管理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但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普及、人才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潇,陈明.推进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07):182.
[2]杨扬,符志雄,胡月明,陈联诚,叶云.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0):194-199.
[3]刘波.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刘安才.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J].科技创业家,2014(06):144.
[5]马健梅.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04):509-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