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0期   作者: 王振伟
[导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促进了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相比于以往,当前的市政道路工程数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做好沥青路面的接缝工作成为了工程施工的关键和主要部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而接缝处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政路面施工质量、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对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与同行分享施工技术经验,为我国市政交通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沥青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为道路施工阶段的常用物料之一。路面平整度与道路使用性能、使用年限长短等均存在密切相关性。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技术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市政沥青路面平整与否存在关联性。施工处理沥青路面接缝阶段,对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需施工单位从多个方面严格控制,借此方式确保市政路用性能达标,提升通行服务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病害发生的风险。
         1落实好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的重大意义
         实践中,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铺设一般分段进行,铺筑的宽度不完全相同,一般都存在接缝区域,对该区域的施工就称之为沥青路面的接缝施工。接缝区域的施工做不好会影响到道路的平整度和美观感,导致沥青路面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产生结构上的缺陷甚至是影响交通出行,这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严控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强度与结合度,落实好接缝的施工工作,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和规定标准,就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各种病害,保障路面的质量和人们的安全出行。
         2市政沥青路面的主要接缝技术
         2.1热接缝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是指在高温状态下,用沥青材料完成路面的接缝施工,也即将沥青铺筑到接缝之中,使其被完全填充起来。一般而言,运用该技术开展施工要使用到两台及其以上的摊铺机开展工作,并利用压路机予以压实,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沥青混合料发生离析现象,能够控制纵向接缝的发生,保证接缝的强度合乎标准。
         2.2冷接缝施工技术
         与上述的热接缝施工技术相反,新铺筑的沥青路面在碾压密实之后,再进行搭接和碾压。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要先处理沥青路面的装铺带边缘,将少许的乳化沥青涂抹在该区域,随后在新的路面摊铺一层沥青混合料,将其与已经铺筑好的路面重叠在一起,随后予以压实,要注意的是,压实时要采用静压的方式,挤压接缝处的混合料,并用振动压实方式,开展两次碾压工作,以此保障路面平整和密实度。
         3接缝施工的具体处理分析
         3.1横向接缝
         市政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对沥青路面工作缝进行铺筑处理是横向接缝主要的施工技术类型。回顾既往横向接缝处理技术的实践应用历程,笔者认为最需控制的内容就是混合料温度的波动情况,若物料温度偏高,则将会增加混合料推移情况发生的概率;若温度偏低,则可能难以保证压实效果,影响市政路面投用阶段的使用效果。故而,使用横向接缝处理技术阶段,力争将混合料温度调控在合理范畴,通常以5~10℃为宜。为保证横向接缝处理施工效果,在具体施工中应对如下几点问题予以重视:
         3.1.1接缝所处部
         在依照工程设计图纸摊铺好沥青混合料后,应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数次碾压。

重复碾压阶段可能会导致边界处混合料伴随碾压机出现前移,导致接头位置标高和现实标高出现出入。为有效规避以上问题,要求压路机重复碾压期间,当和道路尾端相距约1.0m时,要求碾压机缓缓提升熨平板,而后离开施工现场。若选用人工摊铺法,应切齐多余的沥青混合料后,再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开展碾压工作。
         3.1.2接缝形式
         斜接缝与平接缝是市政沥青路面横向接缝处理阶段常用形式,对于等级相对较高的市政工程,通常在下面层使用斜接缝处理技术。推荐使用垂直的平接缝处置上面层接缝。在等级偏低的市政项目中,斜接缝处理适用于各层面工作缝的处理。使用斜接缝施工技术时,应加强混合料搭接长度的调控,通常以0.4~0.8m为宜;利用平接缝处理方法时,要上下沥青层的横向接缝错位>1.0m。要求每次碾压工序结束后,利用3.0m直尺检测没有完全冷却的面层端,针对平整度、厚度不达标的文职,组织人力做出垂直铲除,并清理干净。
         3.1.3施工方法
         处理沥青路面横向接缝阶段,为确保多余沥青混合料铲除工作有序推进,推荐采用如下工法:(1)在距完成摊铺作业1.0mm左右的位置,敷设一层牛皮纸,而后再行摊铺作业;(2)摊铺物料前期,可以在面层适量洒水,减少或规避基层黏结情况。待混合沥青料完全冷却后,清晰设定切割部位,及时予以切割,而后清理工程现场。在对下一区段路面摊铺时,要求工作人员将适量沥青涂擦在切割面,借此方式取得较好的黏结效果,为提升道路路用功能奠定基础。4)先使用双钢轮压路机顺沿横缝方向进行跨缝碾压,经由已经压实面层逐步碾压到新铺面,首次压进新铺面10~20cm,而后每次压进15~20cm,直至2/3轮宽压进新铺面。组织施工人员利用3.0m直尺测量接缝位置的横坡和纵坡,针对和设计要求存在偏差的位置,利用细混合料进行找平,并予以碾压处理,直至达标。
         3.2纵向接缝处理
         (1)冷接茬:实质上就是诊断已经摊铺、压实好的路面,对其进行二次摊铺、压实处置。半幅沥青路面进行铺筑施工阶段,热接缝处理效果偏差,通常推荐奖挡板安置于半幅旁,联合使用切刀切齐。在铺筑工作正式开展之前,要求工作人员整体清除半幅缝旁的颗粒与杂质等,涂擦适量沥青以确保其黏结性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从根本上保证路面铺筑效果。摊铺新混合物料时,要保证其和已摊铺压实层重叠5~10cm。摊铺结束后,组织人力清除前半幅上多余的沥青物料和杂质,而后开展后期碾压施工作业。在以上过程中,要依照松铺系数测算新摊铺带厚度,确保其和上一层摊铺带厚度统一。(2)热接茬:该种路面接缝处理技术适用于宽度>12m的市政项目。实践中,使用2台摊铺机进行梯队式铺筑,在以上过程中2个相毗邻的摊铺带均处于压前高温状态中,该种纵向接缝处理难度偏小,且黏结度处于较高水平。要求前后2台摊铺机的纵向熨平板间距为4~6m,相邻摊铺区段重合宽度值≤10㎝,规避重合位置历经2次熨平板压实处理,进而造成路面接缝被压路机碾压处理后由于原始压实度偏高,而滋生向上凸起的情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上升,对道路需求日益增加,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在有需求的同时,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开发新技术,以期更早地解决在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的应用中,相关施工单位要严格检查施工人员的素养和施工质量,每一步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让道路的安全得到保证,对路人在路面上的人身安全负责。施工单位要用最规范的行为让其他单位模仿,充当“领路人”,以此推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黄文娟.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7):261-263.
         [2]韦启伟.浅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3):246-247.
         [3]李旭明.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