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0期   作者: 周海英
[导读] 我国经济水平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得到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和交通量迅猛增长,在车辆荷载及自然环境影响下,公路工程可能会出现裂缝、沉陷、坑槽等质量病害。不仅影响了农村公路工程外形美观程度,还会降低路基承载力,缩短工程使用寿命,对车辆安全、高效通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合理组织养护人员开展巡视和检查,及时修复质量病害,确保公路工程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行状态。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改善策略
         引言
         为缓解当前的交通压力,我国农村公路工程数量增多,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将这一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通车率也得到显著提升,为农产品流通以及农村人口流动等提供了重要交通支持。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1管理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都是由管理人员完成的,但是在这些管理人员当中普遍存在不具备相关管理能力的问题,我国农村公路的管理制度当中由于缺乏对于管理人员的限制,所以进而导致整个管理技术水平的低下,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以导致整个施工过程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工作效率低下,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2管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如今,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是一门比较专业的技术,因此,在对公路开展养护工作的时候,管理的合理与科学性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当前,很多项目中都会对这一方面有欠缺,在工作的时候,没有依据具体的情况设置养护时间,使用科学的方式,最后导致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1.3缺乏科学的养护管理体系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若不能借助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进行管控,必然会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养护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效果,甚至给公农村路使用带来安全问题。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停留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公路系统规模的扩展情况。同时,由于公路养护管理归属特定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其养护管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技术上较为封闭,不能与各类先进技术进行有效交流,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应技术创新不足,人员工作动力较弱,工作态度不认真等。
         2改善策略
         2.1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如今的农村公路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养护管理单位应积极应用社会上已有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提升农村公路日常性养护管理的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养护管理的实际成本。而对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其可以分为养护机械设备与检测技术两大方面。其中在养护机械设备方面,相关养护管理单位如若资金比较充足,那么就可以在单位内部引进各种社会上已有的先进养护机械设备,这些养护机械设备的大量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公路的日常性养护管理质量水平,还可以大幅度提升现代公路的服务水平。而若是单位内部的资金不充足,那么单位也可以通过对关键养护机械设备进行引进,对那些不太关键的养护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性的检修与持续更新换代来完成养护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对于检测技术,之所以需要提升检查技术水平,是因为检测技术是单位能够最快速发现公路中可能会存在的各种隐患与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发现公路中有问题以后,才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因此,相关单位也要落实高科技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再加上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两方面结合之下便可以实现对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早发现早解决,最终提升养护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农村公路的实际养护效果。


         2.2建设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跟随时代发展创新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不断创新,开展系统性的养护管理工作,促进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相结合,提高资本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率。对于规模较大的农村公路可委托专业单位来负责管养工作,以利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升公路使用安全性能。同时,加强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和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充分发挥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优势。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区域间的合作,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在节约资金成本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
         2.3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准则
         在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工作标准是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在有一个合理的标准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的目标,开展工作。在进行制度完善的时候,需要对养护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工作的类型进行建立,将这一标准细化,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在公农村路的路面出现裂缝这一现象的时候,需要结合这一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步骤与方法,最后还要有工作的标准。当路面出现裂缝这一现象的时候,需要进行的工作是灌缝,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结束工作后,需要在密封胶完全冷却之后,且在路面上的碎渣也清理完之后,才可以将这一方面的公路投入使用。
         2.4加大对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加大对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既是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高速公路自身的使用寿命,以确保其能在长久的时间当中稳定的为交通运输服务。这首先在进行农村公路的修建过程中要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对相关的施工材料进行选择,在保障良性施工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这个施工管理和养护的过程中注重对原材料的管理;其次是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监督,保障每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标准进行,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这样一来通行安全性也能得到最大的提升,农村公路能够更好的行使其运行职责,这对于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
         2.5建立现代化的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观念逐步走进了“养路人”的视野。信息化养护管理是现代运输管理体系中保证公路运行质量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对提农村路养护管理水平和养护管理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就我国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总体状况而言,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比如在我国已建成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至今仍有很多路段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养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欠佳,而且劳动强度也大,人身安全还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建立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公路养护管理状况的实时监管,这既是“养路人”工作的职责,也是“养路人”的目标。电子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契机,奠定了技术基础,只要“养路人”能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就一定能促进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发展。
         结语
         我国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较高的支持与肯定,但考虑到长期规划的影响,必须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案,保证养护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峰.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33,35.
         [2]彭明明.浅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2):151-153.
         [3]陈永月.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