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0期   作者: 崔华
[导读] 在经济方兴未艾、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摘要:在经济方兴未艾、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路基施工作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施工部分,直接决定着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为了保证市政工程建设效果,就必须深入探究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以此来为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保证其日后使用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予以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前言: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重要。由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关系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所以,为了保证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予以合理的制定,同时严格控制路基施工中的各个阶段,从而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基本要求
         1.1水温稳定性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路基部分会常年的受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共同影响,因此,道路的路基部分的稳定性会被降低,且常常出现受损的现象,尤其是在四季分明的地区,随着四季的更替,土体内外的气温也会发生变化进,道路的路基部分常常会出现翻浆或是冻胀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对于路基的整体强度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过程当中,有确保水温的稳定性,施工工作的开展,不需以施工地区的地质概况和气候变化的依据,以加强地基水温的强度和稳定性。
         1.2路基强度
         提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强度是开展路基施工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对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设计以及路基结构实际施工时,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应对路基的整体强度进行审核,尤其是在前期的开挖阶段,以及建筑阶段,都应严格的控制路基的整体强度,并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开展相关施工工作。
         1.3路基结构稳定性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水平与道路工程整体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保证路基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才能够将路基的优秀性能发挥出来。路基是支撑市政公用道路工程路面的一部分,如果路基缺乏良好的性能,且稳定性较差,那么其支撑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影响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路基结构优化措施,才能够提升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使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整体性能达标。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1施工测量
         在路基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通过前期精准的测量而获取路基工程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后续施工,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测量工作一般是在正式开工之前,也有少数的测量工作是在施工当中展开,需要工作人员将图纸与现场的情况进行比对,恢复实际工作中道路的中线,并完善有关信息,对图纸中的各项参数位置进行计算和确定。施工测量工作就是将图纸上所标记的信息作用于施工现场当中,标注好设计的重要信息,这些标注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另外,图纸中的导线、中线和水准点几个位置的测量至关重要,设计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图纸的安排,合理分析现场位置的准确性,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在实际的测量放线工作中,首先要确保横断面的位置,为后续的精准施工奠定基础,工作人员要保证所有操作能够符合图纸标准,发挥测量工作的实际作用,确保工程道路具有稳定的结构。
         2.2路基的挖土技术方面
         首先要清理地表的杂物,为后续施工建立良好的环境;其次,要保证阻水沟与泄水沟排水通畅,防止污水积聚产生环境污染,同时对工程造成影响;另外,也要注意路基的防渗作业。为了确保挖方路基施工的安全,在挖方时应选择在稳定的边坡,施工人员可以借助地势优点进行分层施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实际的挖方工作,同时也要为机械设备建立相应的运输条件,避免机器对施工现场造成破坏。如果挖方位置难以引用机械设备,可以在此特殊地段利用人工操作的方法完成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图纸的设计标准进行挖方施工,准确计算坡度,做到不多挖、少挖或挖洞取土,避免为其他工作人员带来更多的负担,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影响工程的工期。为了确保在挖方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应该遵循自身而下的原则,如果出现施工问题,应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或向上级汇报,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也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3填方路基施工
         在路基施工中采用的填筑材料为自然土,因此,施工单位要提前检测分析自然土的构成元素和质量问题,得到准确的土力学性质、含水量最佳值与干容量最大数值等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信息基础,通过分析数据得到路基填筑与成品检测的标准。另外,在开展大规模填方作业之前,要选择路段进行提前测试,确认土壤的疏松指数,确保压实工作能够达到施工标准,保证相关设备在施工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由此也可以体现出基础信息的重要性,它对填方施工工作起着指导作用。设备的合理调配能够推进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施工方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填方工作采取分层方式进行,将每一层的松铺厚度确保在三十厘米以内,路床顶层在经过最后一层压实后,厚度应该在八厘米以内。
         2.4路基排水
         路基的排水设施也是路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表排水主要以截水沟、急流槽和边沟为主,而地下排水主要涉及盲沟、渗井、暗沟等设施。在渗水总量较少时,主要通过粘性材料吸收水分,而在渗水量较多时,就会利用渗水管进行大面积排水,如果积水量很大时,就要依靠挖沟或者水泵进行排水。在开展桥涵的施工工作中,要尽可能避免雨水渗入,在填筑时也要使用非渗水土进行实际操作,还要设置横向的盲沟,利用粘土等渗水性材料进行封顶,以保证桥涵的质量安全。另外,为了保证挡土墙的墙背部分出现渗水状况,应该事先做好反滤层,防止水从渗水孔中流出。
         2.5路基坡面防护
         现阶段路面防护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植被种植,另一种是水泥加固,相比较而言水泥加固的防护处理方式的应用更为普遍。水泥加固的防护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但与环保理念不符,如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的话,选用植被护坡的手更加合理。植被护坡,这种防护措施主要是在路基坡面部分种植植物。通过植被的种植,不仅能够对地表土进行覆盖,还能够依靠植物的根基来调节土层的湿度,实现加固土体的目的,以避免在严重的雨水冲刷的情况下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植被边坡这种防护措施在实现了保障边坡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优化环境的目的。
         结束语: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是关系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有助于提升城市道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以提升对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而提升路基的整体性能,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寇文军,曲绍春.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才智,2015(1):262.
         [2]李首卫.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12-13.
         [3]鲁建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201.
         [4]李常委.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中外建筑,2019(09):183-184.
         [5]周仕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9,26(04):151-152.
         [6]史鹤鸣.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252-253+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