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正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学。它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固有教学模式,拓宽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空,提高了我们发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毋庸置疑。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以英语学习为例,浅谈信息技术浸入教育教学对课堂授课方式、师生角色变化、教师育人工作以及对学生和教师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敦促着身为教师的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学习和前进的脚步。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英语学习;信息技术浸入教育教学
一、关于我们
人才培养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是对既有知识的记忆和模仿,而是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不断完善育人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满足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学生核心素养
我国在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由此可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是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二)我的学生们
提起中职学生,很多时候会被冠以顽皮、叛逆的标签。由于我们的升学还是以成绩论高下,因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纯理论学习感到厌烦。但他们并非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温度的生命,他们动手能力强,极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会在毕业后走向职场,直面社会。因此,不仅在知识上,更是在综合素养上急需老师的指导。
(三)学生们的我
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对身边的学生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善于摸索和实践,能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于教育教学,一直探索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在育人上,重视跟学生的平等交流,善于直达学生内心,引发跟学生的共情和共鸣。并愿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变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老师
“AI老师”是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自主研发的“AI老师英语1对1”等六项核心技术产品。“AI老师”成为孩子的家教,通过开展互动式英文对话,持续帮助孩子练习英语口语及听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这一产品的研发让每个孩子拥有独一无二的随身外教成为可能[3]。对我们现任的英语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我们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如何打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高效课堂是老师们永恒的追求。
(一)传统课堂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还是遵循教师倾情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读模仿的传统模式。加上我们使用的基本无试听材料的传统教材,学生难以找到在英语学习中能激发他们兴趣的点,甚至对学习英语的用途产生质疑。最终导致学生们开口难,英语学习处于懈怠和疲软状态。
(二)探索中的新式课堂
1.“流利说英语”浸入英语学习
自2017年起我校倡导建设有爱、有序、有趣和有效的“四有”课堂。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尤其是近两年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以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流利说英语”适时走进了我们的英语课堂。它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英语听说学习软件,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帮助最大的当属“有声单词本”和“日常必备会话”。同学们使用移动终端,下载“流利说英语”APP,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发现难点单词,并制定自己专属的有声单词本,通过复述跟读练习发音,并进行人机对话。软件给予实时评价打分,并进行疑难发音解答。
“流利说英语”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了发音难题。学生们沉浸其中,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它让我们的英语学习从枯燥乏味到生机勃勃,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2.信息化教学平台
与“流利说”一同走进我们课堂的还有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授课有着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平台支持和容纳各种学习资料的上传和存储,学生登陆账号自主学习。师生可实时讨论,在线答疑、测试、投票、总结、评价等。教学平台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
“AI老师”是英语学习软件中的高端,不是任何学生都能轻易实现。而“流利说英语”能被所有感兴趣的学生接受和运用。“流利说英语”和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使学生们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发现、探索和解决,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随时可学、随地可学得以实现。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4]。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育者的活动由课内廷伸到了课外。
三、未来展望
(一)AI老师已来,我们会否被取代?
“AI老师”的到来,引发大家的思考:教师的职业到底会不会被AI取代?近期,BBC基于牛津大学教授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的概率,其中会计、银行职员、政府职员,被机器取代的概率分别是96.8%、97.6%、96.8%,而教师这个职业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5]。显而易见,教师这个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教师,除了教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育人。习总书记也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6]。教师在学生的成才成长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用自己独特的感情和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是人工智能永远也无法取代的。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缩短了师生们获取知识、解决难题的时间,解放了教师大部分的劳动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内心,关注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应该说,AI虽来,老师更懂你!
(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育的问题最终要靠教师来解决。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因此,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是教师永恒的课题。
(三)开发校本课程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应对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大形势下,开发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四、结语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不言而喻。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并非只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将其浸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二者不可分割。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有立足社会的能力的人、拥有创造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能力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同学生一起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正青.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94-100.
[2]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3] “AI老师”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让教育与先进科技融合.人民网,2018,11.
[4]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百度文库,教育专区,2018,1.
[5]AI到底能不能替代教师?搜狐网,教育,2018,9.
[6]习近平寄语教师金句:要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人民网,强国社区,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