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教材文本的体裁特征出发,可以令阅读与写作教学更具针对性,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以及相关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本文综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对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体裁来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教学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体裁;课堂教学;读写结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目标,来引导学生随文去了解和学习建构一些必要的语法与修辞知识,这种将文本语言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过程,就是实现由读导写、由写促读的读写结合。教师应在对教材有充分把握后,来创设相应的文本情境使学生去到其中感知不同文本体裁的结构特征、语言表达运用以及技巧等方面,真正使细化后的阅读教学更加符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
一、文本体裁意识教学观念的确立
在初接触文本时需要进行对文本的初读,如辨别文本体裁、梳理文本结构、明确表达顺序及手法、深化文本主题和中心主旨等等。不同的文本体裁有着各自的显著特征,但正因为体裁的区别是由其内容和形式所决定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文本的内容会对形式起一定的影响和决定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根据具体内容的表达需求来决定最终的文本体裁形式。一个主题如果选择用不同的体裁来进行表达,那么其方向、内涵和意义就会发生很大改观,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去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文本的各方面因素,还要借助文本来发挥其更内在的价值,也就是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和实际表达能力的生成。所以,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文本,更多的是挖掘和提炼。例如,在《穷人》一文中,本文的体裁特征较为明显,是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也可称短篇小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大量环境和心理描写进行剖析,感知小说文本魅力的同时,学习和欣赏文中表达手法和技巧的运用。首先教师通过几组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对于氛围的营造,如对于屋外的描写用到了“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汹涌澎湃”等,对于屋内的环境描写却使用了“闪闪发亮,干干净净,温暖舒适”,通过这两处鲜明的对比来引导学生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在记叙文中体悟环境描写在当时情况下对于氛围的营造。接着,再通过“忐忑不安”“心惊肉跳”等词语来让学生从文字描写走进主人公桑娜的内心世界,从中感受其当时的心理活动,并自然地将心理描写与前文的环境描写进行对比,明确二者的区别和使用时机。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大量留白,来让学生试着根据文中的主体情节,来写一写渔夫回来后看到西蒙家的两个孩子会想些什么,或是说些什么。亦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西蒙在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等等,完善文本内容。
在该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这篇小说文体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两个描写,即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使学生感受到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才能够在文中出现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二、充分挖掘文本内涵
基于文本体裁下的读写结合教学与直接进行文本体裁相关知识的教学,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从文本体裁出发的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即在接触到文本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根据文章的几个主要组成因素来辨别出文本的体裁,当然这离不开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并说一说感受,谈谈这篇文章与之前所学过的其他文章之间有什么不同点,由此来将教学方向引入到对议论文这一文本体裁的分析和探究中。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具有特点的部分,先以其作为议论文的特征,进而在逐一分析具体用法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化,由具体对象上升到理论归纳,总结出议论文的要素与特点。比如举例、引用等论证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那么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来以本文为范例,对新题目展开论证,落实和渗透写作实践能力。只有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读写结合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够令学生在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表达欲望,那么此时教师只需要抛出一个话题,即可实现学生对于文本阅读中习得方法与技巧的应用。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合理把握契机,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激活学生的内在语言意识,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回归文体特征的读写结合教学
1、散文赏析,移情入境
散文是一种传递生活中真实情感的文本体裁,它独特的情感包容也使其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文学气息,令人神往。散文也可以看做是文辞优美的短篇小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来体悟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真正从散文看似没有的“形”入手来挖掘隐藏于其中的“神”。例如,在《珍珠鸟》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画面描写来讲述了自己对鸟儿的用心呵护,以及鸟儿用信赖回报自己的内容。那么理解和把握文本中心思想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画面当中,如品读“探脑袋”“屋里飞”“喝茶水”“啄笔尖”“趴在肩头”等画面,来让学生思考这些美好和谐的画面形成的基础是什么。由此引出本文所倡导的爱心产生信赖,而信赖即能创造美好。最后,教师结合文体特点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活动,来让学生也想一想,如果你也有这样一只珍珠鸟,你又会如何待它,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与内心活动。
2、诗歌鉴赏,巧设结合
诗歌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古典诗歌来看,中国诗词所具有高度凝练而且辞藻华丽的语言特点,使得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感,令人读来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文本来进行情节或画面上的扩写,或是直接将语言浓缩后的诗词改写为白话文,这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舟过安仁》中,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让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尝试为诗中的画面补上一个故事情节。
综上,从文体角度出发的读写结合教学,使得读写结合衔接的更加顺畅和自然,进而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不同文体特征和魅力的同时,内化成为文体意识,达到培养其阅读与写作良好习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7(12):56.
[2]卫巍.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2):123.
[3]程艳.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7(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