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总结了让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更有语文味的策略:一是在自主探究中要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二是自主探究教学辅助手段与关键词句整合;三是自主探究下的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语文味;策略
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自主探究性教学方法或者说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用,目的是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他们与文本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有些教师仅仅将自主探究性教学进行浅层次的定位,在这样的定位指导下,阅读课堂虽然很热闹,但是却未取得实效。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并针对当下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以期找到让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更具语文味的策略。
一、在自主探究中要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加入到了改革的队伍中来,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用电教辅助手段。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有的教师为了让整堂课都充满“探究味”,于是一个议题接着一个议题进行探究,阅读课堂被安排得很满。而学生也只有按照教师的指令不断地变换着探究问题,甚至有的时候还没有探究完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放弃,然后进入到另一个探究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虽然学生接触到的语文知识面会更广一些,但是却是浅尝辄止,学生缺少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将来无法真正形成较为完备的阅读系统。
特别值得的一提的是,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竟然绝迹了。试问:在学生没有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虽充满对话与交流的阅读课堂,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展吗?有的教师很快就醒悟了:“生生”对话固然重要,但是建立在充分阅读基础上的“生本”对话更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足阅读的时间,学生读得有感情了,也就读透了,那么“生本”对话得到了有效落实,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与文本建立联结,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当学生再走进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时,才会在分享交流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从而使合作探究性学习取得实效。
以教授《观潮》一课为例,在运用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时,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先阅读课文,首先给学生留足了自主阅读的时间。通过初读学生对文本获得整体感知,了解文本表象。在这个环节,学生反复读课文,直到读通顺、流利,在自主阅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扫清生字新词阅读障碍。接下来,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即“生本”进行深入对话状态。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精准解读文本,就得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在这里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朗读,并自主感悟与分析文章写法。如在关于“大潮形状”的“生本”对话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就引导学生抓住“白线”“白浪”“白色战马”等词语进行细读分析,从而使他们感受大潮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大潮的变化而变化的还有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去真切地体验文字的力量,进而领悟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让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更有语文味的重要途径。
二、自主探究教学辅助手段与关键词句整合
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动态视频、精美图片在没有背景介绍 的情况下“横空出世”,在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使用电教辅助手段的运用有时比较盲目,甚至可以说流于了形式。为了让课堂更具有语文味,有的教师尝试将电教辅助手段的运用与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观潮》阅读课堂导入为例,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并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放大呈现。接下设计了问题支架:“孩子们,你们知道‘奇观’的意思吗?你见过哪些可以称得上是‘天下奇观’的景物吗?”把“天下奇观”用多媒体大屏幕放大呈现,给学生带来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学生探究词语的兴趣,由此也导入了新课教学,在这里学生了解了“奇观”的意思,从文本的关键词语入手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列举可以称得上是“天下奇观”的景物,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或许他们列举的景物中没有钱塘江大潮,但是他们或许会产生钱塘江大潮与其他地方的大潮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的想法,引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从而在给学生视觉刺激的同时使他们对这个地理奇观形成了更加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教师为了引发学生质疑探究,于是继续设置问题支架,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将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别的地方也有大潮,作者为什么只写钱塘江大潮?……一个关键词语引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了创作的背景,有效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的词语写下来分享交流。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方面哪些词语更为准确、形象。以关键词语切入,阅读课堂的语文味就更加突出了。
三、自主探究下的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生生、“生本”对话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范本,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素养。在文本被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时经过了认真打磨,有些文字被删减以适应学生的阅读学习。于是有的教师由此着手,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安排读写结合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给文本“补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如在《观潮》这篇课文自主探究的阅读课堂上,随着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也生成了读写环节,即学生发现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是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但对于大潮来前的景象以及观潮人的描写只有“人山人海”这个词表现人多。而对于等大潮时的焦急心情,人们面部的表情却没有具体描写。于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有的教师就会设计一个读写结合环节,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补白这些被省略的描写。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同,想象不同,那么补白的内容就会各具特色,如有的学生在补白中表达了人们等潮来时焦急的心情,有的学生则写出了期待潮来时人们高兴的面部表情……在读写结合环节,学生间进行充分地分享交流,不但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还使他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加深刻而丰满地认识,而读写结合则让自主探究性的阅读课堂更有语文味。
小学语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掀起了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热潮。但是有些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性教学方面有些偏颇的认识,如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变成了简单的生生之间的对话,却忽视了充分的自主阅读;又如在使用教学手段时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没有找准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等等。本文结合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让阅读课堂更有语文味的策略,希望能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婷.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58+72.
[2]魏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