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也在逐渐增加。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内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标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需要教师更为注重课堂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构建高效教学课堂。课堂有效性需要以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前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增加更为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本文笔者分析了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并尝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元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对于知识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硬的知识灌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参与热情。真正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将语文知识的运用练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细节当中,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质而高效。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下,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编排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交流使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提问。通过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出学生的发展潜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热情,为学生语文能力练习提供更充足的机会,提高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小学生全面综合。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样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1]。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往往是教师和家长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固定标准,但事实是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要丰富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因素,更为客观地反应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多元化教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在课堂上创设出特殊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于恐龙这一未知生物的好奇心,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些恐龙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恐龙世界。镜头一转翼龙正尖叫着飞翔在空中,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恐龙演化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而互动交流的过程更要时刻秉承相互尊重的原则上进行。小学生对于身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并对身边人事物的变化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被成人关注和认可。教师要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想法,这样的交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学评价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例如,习作练习《我的奇思妙想》,教师在练习前会先提问,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面对学生们可能会提出的许多不现实的想法和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否定,扼杀学生的新奇想法,而是要耐心的聆听,告知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阻碍,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其创新精神和好奇心,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学生天真的想法就得以实现。
(三)借助课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毕竟有限,课外教学资源类型丰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借助课外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储备。例如,课文《海的女儿》作为一篇童话故事,可能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就已经了解这个故事了,在上课时如果教师只是讲解课文,学生难免觉得课堂内容无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询问学生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有哪些?教师可以将学生没有听过的安徒生故事记录下来,在讲解完课文后与学生们一同分享其他的童话故事。或者是为学生们播放童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片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课堂注意力更集中。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其他作者写的童话故事,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和阅读。这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还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知识内容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让学生们能够真正走进文学的世界里,体验文学作品带给他们的美妙体验。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保障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文旭.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考试周刊,2020,(21):51-52.
[2]周泽.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课内外,2020,(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