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启蒙,对教师、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处,找准切入点是小学习作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回归习作教学的原点为主题,谈“生活教育”理论带给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习作教学要教学生学会生活,观察生活,并养成随记随写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共习作,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勇于在习作中表达真挚情感。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语文作文 习作教学
小学生真正的习作学习始于三年级,教师在教学习作伊始便要思考,小学三年级的习作应从何处教起,又将归于何处?在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前提下,恰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以回归习作教学的原点为核心,探讨“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启示。
一、概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其中“生活即教育”是其核心内容。所谓生活即教育,就是教育与生活二者互相服务,让教育启迪生活,让生活推动教育,使学生所学能提高生活品味,生活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那便是教育到了。
先生在晓庄师范任职时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目的是将学校活动开展到周围村庄内,调动村民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其次是将教育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不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对生活教育而言,首先要学会生活,“教学做合一”便是生活教育的方法。他认为先生责任不是教,而是要教学生如何学,并要用学的方法判断如何来教,而如何学又需要从如何做中得到启示,强调“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简言之,教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做中找到学的乐趣和方法。
二、浅析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足之处
(一)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足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习作课程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但对习作的未知,以及不知如何下笔所带来的烦闷大大超出了学生对习作学习的乐趣,因而小学生不喜欢写作课程也就司空见惯了。另外,小学生习作往往也会有所顾虑,“这个写了会不会被告诉家长?”“我这样写会不会被批评?”学生因习作内容遭遇批评的事件偶有发生,不仅禁锢了学生习作思维,也使学生对习作产生阴影。自然地,学生也不会对习作抱有兴趣。
(二)小学生生活基础薄弱
现在的小学生养尊处优的多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多之,在家享受“小公主”“小王子”般待遇,除学习之事需亲力亲为外,其他琐事皆有人为之操劳,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之自我服务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家务劳动更是鲜少参与,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至于限制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小学生只有学习,而不懂生活,更不具备感知生活、体味生活的能力,又何谈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习作素材和灵感呢!
(三)写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习作内容若无真情实感,便如一杯白开水,即便辞藻华丽,措辞精确,那也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纵观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形式千篇一律,口是心非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温柔善良、和蔼可亲是老师的代名词,成熟稳重是爸爸的专属,热牛奶一定在生病时出现,下雨天总有一个淋湿的身影,然而身边的现实情况却不尽然。学生很少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将其表现出来,使得小学生的习作显得有些机械化趋向。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启示
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不能进行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死教育”,在开展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启蒙教学时,更应将学生引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味写作的乐趣,为他们开展生活习作的“活教育”。
(一)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可见观察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让学生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学校师生、观察家内成员……,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发现事物各自拥有的特征,这便是写作内容的来源了。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文章,其主题便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如《搭船的鸟》中作者将观察到的雨中景象,小鸟动作、外形作为写作的内容,《金色的草地》作者观察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奥秘,将观察发现这个过程作为写作的内容。教师由此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由远及近的观察,整体与局部的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长期观察,重复观察,对比观察,按时间、按地点观察等,并教学生辨别可观察及不可观察之物。结合课后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感性趣的事物,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先记录观察到的东西,随后再将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二)培养学生生活中随写的习惯
生活是发展的,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没有哪一天的生活是重复的,哪怕只是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所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随见随记,随想随写的习惯,能够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记忆,培养细腻的情感,这也是在积累素材。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开展习作教学,便是将习作融入生活,用随写随记这种方式给生活以教育,并用生活来丰富习作的内容。
比如学生在家中从事简单的家庭劳动,像收拾屋子、整理衣物等,学生都可以将其生活实践的过程、感受等随笔记录下来。又如学生最熟悉的校园,里面的花草树木、运动场地,活动情景,同学老师等都能从中发现有趣的事情。再如学生参与的校外活动、旅行等,都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若事后再来整理这些,只能靠回忆再现,可能又会有另一番心境。以随写随记的方式将校园、社会、自然等生活实践都变成习作的载体,让习作真正的与生活结合,从而提升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效率。
(三)教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同写作
在生活教育中,教师要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如陶先生所言“教人者先教己”,所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同写作,为学生做好表率和引导,所谓“听其师,则信其道”。鉴于学生习作中的顾虑问题以及学写作缺少真情实感,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转变写作思维,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所见所感转化为真实的文字表达,做到“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
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就要求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如针对“大人沉迷手机 不搭理人”的现象,教师同学生一起讨论,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班内共同交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又如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师带头描述自己认为有特点的人,比如《我的吃货同学》《班级小能手》《臭美的她》……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描述用词,又能消除学生思想的束缚,敢于表达并写身边有特点的人,能够摆脱机械的表达内容,使得描述的人物个个真实丰满,写出的语言真挚感人,或让人忍俊不禁。
四、结语
习作教育从生活中来,最终又要回归生活,引领生活。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习作教学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习作与生活相融,流露真挚情感,让文字灵动,让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这便是教师习作教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编辑委员会.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2]王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