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尹健伟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当前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也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然而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属于古老的活动,对于人们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阅读属于独立的个人活动,而阅读教学以活动为主要途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内容定义为:形成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引导与帮助,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综合素养。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跟问题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抓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抓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通过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根据课文描述的画面,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流露出的感情。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带领学生学习过一遍后,学生学会预习方法,再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重点,让学生通过训练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习了新的基本读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关于课后的问题才是重点,同时也是解决“教路”和“学路”的关键所在,钻研课后问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钥匙”,所以教师要重点教学生认真钻研课后问题。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1借助导读,激发兴趣
        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但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生更喜欢玩,所以任何一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都像是在布置作业,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教师布置了阅读的内容,学生也不愿主动完成,且完成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就不能像传统的布置作业一样,来“命令”学生进行阅读,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对于阅读的引导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亲自来书写文章的导读部分。
        例如,在进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阅读过程中,由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十分久远,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加之文言文文本的形式,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便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趣味十足的导读。让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感兴趣:路边李子硕果累累为何无人问津?小儿摘李子,为何王戎冷眼相观,究竟是朋友之间的不合,还是李子有什么问题?请大家阅读文章《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有趣的导读,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文章也就充满了阅读的期待。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展开阅读,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语言环境
        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很大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有利于发展语言能力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也能增强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增强后,阅读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例如,在学生阅读《春天在哪里》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放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或音乐,让学生观看、聆听,获得直观的感受,再讲解课文。这时,因为学生已经对春天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所以,他们会对学习课文更感兴趣,阅读的注意力更集中,积极性更强,阅读效果就会更好,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味性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2.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丰富的语文知识库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以,我们能够看出阅读是写作教学的根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写作则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延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师可以借助阅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要求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后,先不要着急阅读和写作,而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布局。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写这篇文章?通过先写后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参与热情。学生进行思考之后,也能有效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只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引导,则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积累和拓展教学素材,扩充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2.4运用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已经“翻身”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打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既定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每一节语文课的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例如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古诗两首》的学习,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教师以此确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自行理解古诗中的含义,并且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阅读训练,让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老师还可以利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学君.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36):130.
        [2]张金玉.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8(34):118.
        [3]张红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9(32):231.
        [4]张梅芹.深入解读文本,拓展阅读体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53(0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