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职生而言,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培育他们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而师范类的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标准往往是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并重,这就无形中对学生的知识积累、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能在校内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不但语文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学生也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课堂
中职学校本是指经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它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教育内容又可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高中程度的文化知识教育,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细分的职业知识技能教育。师范类中职院校的职责,是向三州地区输送合格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这也意味着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都要过关。而另一方面,中职生大部分是经由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他们的成绩普遍较差,语文基础薄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妨从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入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带领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借机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既注重知识的积累,又加强教学技能的长足发展。
一、以课堂导入为切入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如果学生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用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兴趣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考虑到语文本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不妨结合学生们的生活体验,从大家熟悉的内容入手,来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步入语文学习。以课堂导入环节为例,它是一节语文课能否深入人心的关键。而贴近生活的导入内容,往往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的注意力。以张洁的《捡麦穗》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童心未泯的农村女孩与走街串巷的卖灶糖老汉之间的纯真情谊。教师可以从“捡麦穗”这一特有的农村活动入手,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开课之始,我们先来提问学生:“大家知道面粉是由什么做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快回答出“小麦”。有了学生的认知作为铺垫,接下来我们就能介绍“捡麦穗”这一活动的由来:在农村,小麦通常由农民大面积的种植,然后统一收割、装车运走。这时麦地和路上总会遗落大大小小的麦穗,细心的人就会把麦穗捡起来,拿回去卖钱……《捡麦穗》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主人公“我”虽然年纪还小,捡不到几只麦穗,却有着“备嫁妆,嫁灶糖老汉”的天真盼望。学生既由文章的阅读,再结合以教师的介绍,可以迅速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习兴致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效果自然而然显著。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语言思维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在中职学校采用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与日常生活场景相关的内容。考虑到这种情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再现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来促进学生理解、感悟。比起平铺直叙的讲解方法,这样的方式明显更受学生欢迎。以《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为例,它讲述的是作者史铁生在突遭变故后,在废弃古园里独处的一段时光。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塌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教师可以利用语段中的重点词汇,来引领学生品读,领会作者的情感,借机营造起生动的情境。
如“剥蚀”“淡褪”“散落”,都显露出时光的无情,而它的破坏对象呢,往往都集中在“浮夸的琉璃”“炫耀的朱红”“雕栏玉砌”。经过时光的摧残,幸存的反而是柏树和野草。这不由引起大家的思考。再结合以作者的叙述:“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古园中获得的不仅是风景的体验,还有人生哲理的启迪。他在颓废失意的时候步入这样一座残破的古园,有机会沉淀身心,进行自我反思,对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情绪也从痛苦转为冷静,而后化为从容。置身于课文描绘的情景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古园的独特情感,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教学效果自然远胜从前。
三、借助现代化科技优势,丰富课堂内涵,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走进了中职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完全可以利用起这份技术优势,来丰富课堂内涵,为大家展现更加多彩的学习内容。多媒体设备所具备的直观性和高效性,以及集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影像为一体的性质,往往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带给学生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从而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蒹葭》这篇课文为例,它是男子抒发对佳人爱慕之情的一首诗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由《蒹葭》改编而成的现代歌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在歌手婉转动人的声音中,学生不仅得以领略传统诗歌的意境之美,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昂。比起枯燥的讲解,这样的方式更能博得学生好感。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搜集《蒹葭》的一些优秀朗诵视频,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具象化的语文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学习体验。这种“海纳百川”式的包容性语文观,将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之路大大有益。
四、以生活实践为主渠道,在实践中创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同样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也不能停留在孤立的教材上。教师需要好好利用生活这本“教科书”,鼓励学生把生活体验带入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完成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设计契合学生兴趣与认知特点的实践活动,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比如学完《婴宁》这篇文言文后,我们对它的作者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有了一定的了解,便可以展开“寻找家乡民间故事”的活动,鼓励学生搜集家乡地域内的民间故事,不管是奇闻异事,历史传说,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都可以纳入搜集范围中。随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文学加工,制作成手抄报、音乐视频或是小说的形式,让其更具艺术性。学生在搜集故事、重新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将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回顾和温习,同时有效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将语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对接,传授文化知识之余顺便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点滴教学细节的渗透,将有用的职业经验和生活哲理带入课堂,来为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借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成长。
引生活之水,浇灌中职语文之田。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不仅要重视职业培训,还应兼顾语文教学的创新,让语文教学融于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生活情境的创设、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实践活动的设计,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真峰.论述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J].教育科学,2017(03).
[2]林婷婷.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广西教育,2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