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传统书法是一门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重大。多写字,写好字,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书法教育更与中国的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其作用不可估量的。进行书法教学的策略更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
关键词:艺术、语文教学、传统书法、修养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的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各科学业,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为传承祖国文字打下坚实基础。从微观角度来说,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语文素养的体现;从宏观角度来说,语文课程通过优秀艺术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书法教育,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正确认识书法教学的性质,提高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1.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精灵”
充分挖掘书法的良好育人因素,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向学生讲述历史上书法家成长的动人故事,可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像练书法一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达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丰富知识、升华人格的目的。历代书法家都注重修养品德,德艺双馨,更不乏忠贞爱国之士。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创雍容、雄健的颜体,开一代书风,虽官拜平国公,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斗争,不怕丢官弃爵,甚至献出生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北宋奸相蔡京,人们恶其名,将“蔡黄米苏”四大学中的他换为品德高尚的蔡襄。学生在了解了众多的名人故事后,逐渐明确了判断是非、辨别美丑、区分善恶的标准,同时也得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书法教学是美育教育的“起点”
学校的美育教育主要源于艺术教育,书法居于各种艺术之首,学生通过鉴赏历代名家手迹、墨宝,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一件潇洒的书作,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透过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点画线条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好的书法作品能让欣赏对象产生美的共鸣。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袁昂《古今书评》说:“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她是中国美学的典型代表,有广泛的普及基础,是教师进行美育的起点。
3.书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在多次的阅卷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感觉:面对一篇作文,评价它的最先的依据是作文的书写而不是它的内容。如书写恶劣,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作文的其它方面有所忽视,或干脆以这种感觉代替对作文的评审,造成作文的偏审或误审。评审作文又是认识学生的一个过程。俗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形”,优美的书写首先就是学生的脸,体现着学生的自信,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书写中得到美感。认真书写的过程,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如果能使评审老师获得美感,对他人、对自己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收获。考试中可以展示考生的优秀的个性心理,这应说是考试外的“考试”。这必然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为自己的作文添色,于情于理,都是无可厚非的,这也反映了书写对于考试作文(文科)的意义。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书法教育的几点策略
1.加强自身书法修养,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渐进入善读善写。”写字也是如此,唯老师善书,学生才能善书。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原则和方法,作为老师应该有所了解。特别语文教师如果不懂书法理论,不懂书法技巧,不懂美学知识,凭现有水平想把书法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中深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书写得好,能作示范,才有可能深入地把握教材,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讲到情浓之时,兴致勃发,或魏碑、或唐楷,在黑板上偶书数字、格言、对联、诗词名句……其创设的课堂教学境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情趣,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反之,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字写得很丑,板书杂乱无章,学生也就不愿意看,将大大地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书法基础知识及理论的进修,并经常练功,做到“曲不离口,字不离手”,时时刻刻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及自身修养物,做到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激发兴趣、端正认识、严格要求、培养习惯
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人们往往是对自己喜欢和喜爱的东西常会是百看不倦,百摸不厌,爱不释手。初学书法者会因种种情绪或各种原因对其产生厌倦不愿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智慧,书法教育如从低层次来讲,书法就是写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某某人的字好,而不是说某某人的书法好。书法教学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高。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笔画、书写的注意事项、执笔方法、汉字书写笔顺以及正确书写姿势等。书法教学还应该从语文教学中抓起,在识字及诗词教学中不断渗透
3.培养想好再写、快速流利、卷无污染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自觉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很多学生写字时看一笔写一笔,做作业时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导致书写速度很慢,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没在书写(作业、作文、答卷等)之前一定要意在笔先,把字和句都想好了再写,一气呵成。
4.开展书法教学活动,营造书法学习文化环境
教师自己带头示范,搞一些创作,使学生佩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贴、描红、临摹的作业,学生上交,亲自批改,并加以指点。还可以组织学生认真书写书本上的古诗古文,在班级进行交流、评比。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同时还可以结合这项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组织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老师与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畅谈感受,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加深了师生情感,从而有利于教学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老师的鼓励下,在氛围得熏陶下,在成功的激励下,学生的兴趣便逐渐加强。
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既要深刻认识书法教学的地位和价值,高瞻远瞩,又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书法教学的探究和实践,有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书法艺术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于桂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书法艺术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中),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