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总结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是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二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三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四是抓住关键句,发挥情感教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阅读教学就不是单纯进行阅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而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知识传递,具有严重的工具性倾向,由于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没有发挥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即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期突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对此将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受到“知识本位”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重视知识传递,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达到“唤醒、激励、鼓舞”的目的。
如在教授《草原》这一课时,对于作家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所描写的大草原的风光比较陌生,因此他们对草原的认识大多数都是非常浅薄的。因此如果直接讲述课文,学生们会感到比较茫然。根据这个具体学情,有的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创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精美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欣赏草原风光,为他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在选择草原风光时,不能单纯为了刺激学生的“视听”,而是要将视频、图片中的内容与文章所描述的画面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首先对文章所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有个初步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对一碧千里、人欢马叫、襟飘带舞有具体的认识。在视频资料情境的带领下,学生如临其境一般,他们惊呼“真美呀!”“真热闹哇!”“我也想去大草原!”“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也是这样的吗?”
新课程改革重视启发式教学,因此我们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视听盛宴”过后,学生已经产生了种种疑问,此时教师就可以借机导入新课:“孩子们,老舍先生创作的《草原》里有独特的大草原风情与人文风情,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来领略内蒙古大草原的‘芸芸众美’吧!”
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传统的“知识传递”式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与感受。也就是说教师讲授的内容大都是他们自己的认识与感受,而非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在与文本的充分互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如在教授《草原》这篇文章时,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质量,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有特点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胆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如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在自主阅读中他们通过反复阅读读出了文章中的“对称之美”:如文本中有很多对称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还有很多“对称块”——(写天)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写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享他们的发现时,小组成员就“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了讨论。由此,通过自主阅读学生不仅体悟到了大草原景美,还感受了文章结构上的对称之美。学生自己感悟到的东西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教师的解读所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小学生认识事物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能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文段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具体,那将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在感悟语言文字方面,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仅凭他们自己阅读或者是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在教授《草原》中一些描写草原风光的重点词语时,教师就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图片与文字的互动,形象直观的教学很快就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进而体会到了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很多学生对“一碧千里”的认识非常浅显,特别是不太理解“并不茫茫”的意境,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作品中的文字给我们传递的视觉美与感觉美呢?自主阅读,学生很可能会浅尝辄止;教师讲解,学生难以感知,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使用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动态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不但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主动体验中感受到图片中一望无际的碧绿风光就是文中所说的“一碧千里”,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将有效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抓住关键句,发挥情感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因素,给读者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老舍先生的《草原》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离不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引导和讲授,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关键语句,帮助学生体悟文本的情感。《草原》这篇文章有着独特的情感美,而其还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于是有的教师就从这句话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感主题。如教师设计了问题支架:“假如你也是观光团的成员之一,那么在难舍难分之际,你会怎样和大草原的主人告别呢?”学生在思考与表达中实现了情感的物化。虽然学生的话语非常简单,如“非常感谢你们的热情接待”“欢迎你们到北京去做客”“欢迎你们再到内蒙古大草原来”“蒙汉一家亲”……但是这些都是他们的个性化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实现了文本的情感教育功能。
有的教师为了唤醒学生的情感还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妙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与体验。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教与学的效果不佳。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以《草原》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详细探讨,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高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4.
[2]魏九彪.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