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向来给人一种抽象、复杂的印象。当学生有了这种心理建设,自然不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并且,很多教师教学态度严肃死板,进一步加重了课堂沉闷的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争取构建活力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活力课堂;创新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轻松愉悦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做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但是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引发了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呈现数学课堂生动有趣的新面貌。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以顺利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1.渗透动画元素,优化视觉体验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抽象思维尚不成熟,所以他们对一些数学知识很难做到深刻理解。但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如果借助某些媒介,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则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动画元素,争取借助动画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示出来。这一方面可以优化学生的视觉体验,丰富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直观感受,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动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感,并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圆形图案,并提问道:“同学们知道圆的面积应该怎么求吗?”学生一时想不出答案,于是我便展示一个十六等分的圆,并提示道:“我们是否可以把圆转化成其他我们熟悉的图形呢?”经过一番思考,有学生提出将圆进行割补拼接,于是我便借助动画给学生展示一个十六等分的圆被拆分之后重新组合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得到启发,提议将圆进行更细致地划分,于是我继续进行动画演示。之后,学生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媒介,顺利得到了圆形的面积公式。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动画演示,是化抽象为直观,进而提高学生探究效率的可行之法。
2.构建生活图景,简化理解过程
在我们还没有形成“数学”这一概念的时候,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就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并且,很多重要的数学理论也是历代科学家从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中发掘出来的,这进一步说明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在小学生眼里,数学知识是陌生枯燥的,生活是精彩有趣的。所以学生更愿意亲近生活,也愿意投入到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借此引出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并建立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简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
例如:在学习《认识负数》一课时,我先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出现的负数,比如:天气预报截图、支付宝付账界面、温度计等等。当学生指出其中的负数之后,我便让学生回忆在其他生活场景中出现的负数,学生思考后举出电梯按键、家庭收支账本等例子。然后我问道:“你能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负数的含义吗?”学生讨论后答道:“电梯按键上的1代表地上一层,而-1代表地下一层,所以负数所代表的意义和正数相反。”而后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亲切简单,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3.设计趣味游戏,增强学习动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游戏教学法备受推崇。但是,很多教师却对游戏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游戏是转移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罪魁祸首,所以很少让游戏等趣味元素出现在课堂上。然而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动的年纪,他们对游戏有着无限的热情。并且在游戏中,他们更愿意释放热情、发挥潜能。
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从多个角度去认识游戏,并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我便给学生设计名为“幸运转盘”的游戏。首先我拿出一个转盘,盘面被平均分成六个扇形,每两个扇形涂一种颜色,分别是红、黄、蓝。接着我让三名学生分别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自己的幸运色,选好后我转动转盘,最后指针所指向的颜色与所选的幸运色相同的学生便是获胜者,可以获得下一次拨动转盘的机会。而后我将一个黄色扇形涂成红色,并让学生继续进行游戏。而在游戏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问题:指针可能指向绿色吗?指针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最大?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探究。
4.加强以问代讲,激活学生思维
要想打造活力课堂,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思考和探究。但是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却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他们不会主动思考和质疑,只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习惯。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灌输力度太强,忽略了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以问代讲。也就是将所要传达的知识融合于问题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一课时,我先展示两个式子:180×53,53×180。接着我提问道:“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结果一样吗?”学生先阐述两个式子的关联,然后利用计算器证明两个式子的结果相同,并顺利提出“乘法交换律”。之后我提问道:“交换律不仅适用加法,也适用乘法。那么加法的其他运算律是否同样适合乘法呢?”在我的提示下,学生想到“结合律”,并自己举例,通过一番计算证明乘法结合律是成立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状态,并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5.组织合作探究,打造自由空间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受到太多的限制,而是追求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并且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才能打开思维空间,才能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但是,很多教师却对学生缺乏信任,所以在课堂上总是为学生承揽大部分探究任务,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拾取现成的知识。这不仅抑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大胆创新,以小组合作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从而给学生打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合理分组,并给学生下发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然后我提出以下问题:
(1)请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并记录它们的周长和直径;
(2)你能找到计算圆周长的简单方法吗?
然后我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始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各组学生先是讨论测量圆的方法,然后利用滚圆法和绳绕法来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记录数据。之后,学生们认真观察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最终顺利发现π值,并得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到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以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实现高效的活力课堂的构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况来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手段,并积极融入新鲜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汪小琴.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