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教育是以发展幼儿劳动技能为目标,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能够提升生存能力,并促进其动手能力、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均衡发展。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劳动教育;农村幼儿园;习惯培养;
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能够锻炼幼儿坚强的意志,在面对问题时,教师应教会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勇敢迎接挑战的决心,从而提升幼儿抗压能力,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通过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能在分享和合作中养成幼儿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品质,在劳动实践中,既激活了幼儿的肢体灵活性,又锻炼了幼儿的体魄。幼儿在劳动中习得了生活的经验和生存的技能,又通过经验和技能,更好的完成了劳动任务,这种良性的循环让幼儿不断的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成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目标。
1、生活中弱化教师及家长的能力,向幼儿寻求帮助
身为成年人,我们总是以施与者的姿态向幼儿展示着大人的实力,并通过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这对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是相当不利的,在培养幼儿的某种能力之前,我们首先要培养其拥有某种能力的意识,并通过幼儿喜欢的方式来促进其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制定出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劳动养成计划,再找准机会实施方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利用一些小细节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例如午餐时间,教师在积极的组织幼儿进行餐前活动,而生活教师则是一人在为全班幼儿分餐,非常辛苦。而就在此时,教师就可寻求幼儿的帮忙,来协助生活教师分发餐具和餐盘;而在午餐结束后,教师也可邀请幼儿参与擦桌子、摆椅子等劳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通过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参与热情,针对中大班的幼儿,教师也可设立值日生,让幼儿参与到日常的劳动中,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在家中,家长也可通过弱化自己的劳动能力让幼儿伸出援助之手,与家长一同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例如与家长一同摘菜、晾晒衣物等,家长也可以竞赛的形式与幼儿进行家务劳动PK,家长可故意输给幼儿,以此来建立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更愿意参与到家庭的劳动中来。
2、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出于对幼儿的保护心理,我们通常会为幼儿代劳,从而错失了一些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机会。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首先应培养其自理的能力,教师通过教会幼儿独自吃饭,穿衣,穿鞋,叠被,拉拉链,扣扣子,从而发展到扫地,浇花,整理玩教具,喂养小动物,开垦种植区域等等。
教师循序渐进的加大劳动难度,让幼儿逐渐完善劳动技能,认可自己的劳动能力。在实施劳动养成计划时,教师应以引导,鼓励为主,以指导、指挥为辅。让幼儿在独自摸索和共同探究中习得劳动经验,这样会比教育教学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记忆。同时,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教师可组织幼儿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伯伯一同参与劳作,幼儿通过为农作物进行除杂草,施肥,浇水等劳动,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务农的辛苦,激发幼儿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的高尚情怀。同时在劳作中,教师也让幼儿认识了多种谷类和蔬菜的名称和生长习性,了解到谷物和蔬菜中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以此来培养幼儿不浪费食物,不挑食的好习惯。
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体验秋收,在学习了如何收菜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了四组,通过竞赛的形式,看看哪组幼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收菜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于是,在教师的一声令下,幼儿便开启了疯狂的收割机模式,在分工与合作中开展劳作练习。经过一番较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还从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教师还借此机会教育幼儿,比赛只是一种游戏形式,输赢并不是那么重要,要正确对待失败,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时也不要因取得胜利而骄傲。看着堆积如山的蔬菜,再看看孩子们被汗水浸湿的小脸,我们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是劳动所带给我们的快乐。通过劳动实践,幼儿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对今后的劳动教育起到了铺垫性的作用。正是我们尝试着放开了双手,才换来了幼儿获取成长、获得经验的机会,幼儿的潜力是无穷大的,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挖掘、去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为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惊喜。
3、家园合作、家园统一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所以劳动教育也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专利,教师应教育家长,将劳动教育延续到家庭教育当中,做到家园合作、家园统一。为了使家长能够重视对幼儿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师可利用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观摩活动,来邀请家长参与。家长通过观摩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即可清楚的看出幼儿间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发展的不同程度,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让家长了解,劳动技能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配合幼儿园,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幼儿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结束语: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长效性,首先就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幼儿明白劳动创造生活的道理,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并将劳动视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才能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宋佳囡.浅淡幼儿劳动习惯养成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2,(12):182-183.
[2]梁宇翔.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策略[J].辽宁教育,2019,(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