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发展和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作为承接小学和高中的过渡段,学习难度有了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它有着承上启下,进阶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习伊始会被逐渐提升的数学难度和复杂知识点所阻挠,信心受到打击,兴趣下降,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作出探讨,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积极性激发;策略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当中会遇到很多学习问题,难度的提升以及知识量的增加,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学习的难度加大、负担加重,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成绩逐渐下降,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有对应的下降,这个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心,让学生“重燃斗志”,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多角度讲解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性缺乏的主要原因,源于知识难度的提升,给学生带来了不适感,基于这种考量,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诠释,从问题的正推、逆推中寻求角度,来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从而淡化学生对于数学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到达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点当中,教师除了正向推导中的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讲解外,还要尝试利用知识的逆推来降低教学难度。很多学生按照正向的思维去进行解题,难以对教学中讲解的解题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例如“x2+2x-3=0”的解为“-3,1”,在教师解出答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个解中的两个值,来自己设计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去尝试运用教师给出的方法来做解答,在知道问题答案和出题思路后,学生能够对于解题方法有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逆向推导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中,解题思路得到拓展,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宏观,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运用教学情感,拉近师生距离
教学情感在教学中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交互的重要纽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让师生交互的过程更加高效,也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明白,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不是单调的知识传授,而是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真正的掌握和运用,并且能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自己的“武器”。运用教学情感,不仅能够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师生情,亲密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催化剂,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学习有理数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试着比较0.00001和﹣100的大小?”,教师可以在这里巧妙的设计一个教学的“桥段”,教师错误的将答案解为“﹣100>0.00001”,很多学生因为教师的权威性不敢质疑答案,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认同教师的思路,教师就可以在这群不认同的学生群体中请出代表作答,学生说到“0.00001再小也是正数,而﹣100是负数,所以答案应为0.00001>﹣100”,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说“这么说来,是老师错了,你给老师上了一课,那请你说出支撑你结论的依据,让老师心服口服。”,这个时候这名学生又说到“因为一切的负数都小于正数,课本上写的!”,其他同学听完后,都纷纷“倒戈”,并且意识到了教师的错误,这个时候教师“恭恭敬敬”的叫这位同学一生“老师”,通过这种简单的教学设计,拉近师生的关系,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对知识点加深印象,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巧用评价机制,强化学生信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在教学当中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信心。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学习难度和课业压力,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解出一道题目没有成就感,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难题等着学生解答,教师要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细小成功,并且适度的放大,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强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随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题目从易到难,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巡视,如若看到学生解出一道难度适中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称赞“这道题目都解出来了,学的不错,不愧是我的学生。”并且询问其他同学,“还有谁做出了这道题,说出你们的答案。”同学们纷纷回答,这个时候教师假装沮丧“我精心设计的难题,就被你们这么轻松的打出来了,看来同学们都挺聪明的,老师得努力了。”通过这种适度放大,来强化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强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降低知识难度,巧用教学情感和评价机制,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安会.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神州,2018,(20):206.
[2]陈振聪.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4,(6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