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凌爱英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生活化这一理念不断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生活化这一理念不断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它不仅是学科特征的良好体现,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笔者对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现象;生活化作业
        物理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化特点,又与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在高中阶段,教师往往受教学的压力,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未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长此以往,对学生实践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生活化理念为教学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从而体现出物体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中物理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挖掘生活化现象、设计生活化作业”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降低理解难度
        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场景,对他们具有暗示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还能使学生结合自己所接触的生活场景,引发自身的内在情感共鸣,并对知识产生一种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笔者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惯性这一概念,考虑到本章节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从生活角度入手,将更利用学生理解惯性这一抽象概念,所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惯性的动画视频,如:安全带的防护措施,自行车的紧急刹车”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一动画视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提出:“由于存在惯性,司机在红绿灯刹车之前会降低车速,”以此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不仅符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降低理解过程中的难度,还强化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挖掘生活化现象,揭示物理原理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物理原理的生活现象随处可见,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此外,学生对生活现象并不陌生,但蕴含的物理原理很少被挖掘,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善于发现生活现象,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理性知识的认知,还能拉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将物理原理灵活掌握。


        笔者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对力的合成具有一定学习,为了加强学生灵活运用力的分解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首先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用刀劈砍木材,陷入泥泞的车如何将其拉出”等,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现象,展开小组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理解了“力的分解”这一原理的实际用途,以此加深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因此,通过生活化现象,不仅能够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利用物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原理的本质,从而构建起实际生活问题与物理原理的内在架构。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基础知识的必然途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将文字化的例题作为唯一的作业内容,长此以往,使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产生脱节现象,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限于理论层面上,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理论和实践双向发展。
        笔者在进行“形变与弹力”教学后,考虑到学生已经理解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为了使学生巩固弹力的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出生活化的作业,并提出作业要求:“请每一位学生运用相同的力捏橡皮泥和矿泉水瓶,记录两者形变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举出三个弹力应用的案例”,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运动员撑杆跳高时;跳水所使用的踏板”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弹性形变条件的掌握,还激发了学生思考弹力的应用途径,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构建起了良好的应用体系,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综上所述,生活化理念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基础知识,降低学习压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主动融入熟悉的场景中,以降低理性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教师也应善于挖掘生活现象,并以问题作为载体提出,让学生对未知的生活问题产生求知欲望,以内化物理原理,此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重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使学生按照自我的认知情况,思考并探究出物理原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回归本真,探索发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探究[J].好家长,2017(72).
        [2]郭明民.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