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学科蕴含着很多基本的能力素质,如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去数不尽的难题,阻碍他们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限制其人生道路选择与发展高度。虽然小学数学学科一直都颇受重视,但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的重视不是因为发现了学好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深层且长远意义,而是认为数学成绩“很重要”,这种理念下的教学策略方法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包括空洞、无效的课堂追问。本文即从营造良好气氛、做好追问设计、把握追问时机、灵活调整追问和注意问后总结等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技巧与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策略
课堂提问与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非常常见的教学手段,几乎每个教师都应用过。但从以往的应用效果来看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相对来说,追问上的失误要多于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必然会起到一定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不会完全无效;而追问是在提问之后,小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很可能已经消退,如果追问再没办法引起学生的反应,作用也就彻底丧失了。正如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在回答提问时还比较踊跃,但到了追问却变得“万马齐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围绕追问做出一系列的优化工作。
一、营造良好气氛
导致小学生提不起回答追问的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的反应。有些教师因为担心小学生过于活泼会破坏课堂秩序,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惯于采用严格的管理方式,实质上透着对学生的不信任,总是将学生的言语或行为表现向负面联想。在课堂提问中也是如此。小学生思维比较发散,他们面对教师提问时的反应很可能不在教师预想范围内,而有的教师为此要么视而不见、不理不睬,要么严厉批评,认为他们是在捣乱。学生的兴趣当然会快速消退,不再愿意去思考新的追问。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当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是“平方公里”,理解“平方千米”可能没什么问题,对于“公顷”就会比较懵懂了。如果教师提问让学生进行面积换算,学生反而会问教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此时绝不能武断认为学生是“懒得换算”,或者故意捣乱,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的既往认识,比如多给他们一些例子,让他们认识到公顷也是常用的、有用的,用真诚的沟通来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为更顺利地进行追问打好基础。
二、做好追问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般会考虑在哪一部分内容或学生出现何种反应时要提问,问题的大致内容和形式是什么样子的。但对追问的设计却普遍不够充分。部分教师觉得学生在提问后的反应都很难预料,追问只能随机应变。我们当然承认小学生思维发散这一特征,但只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是可以大致判断学生思维走向的,至少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对取得较好教学效果能有一定的把控。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二)”,教师在提前进行追问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清楚本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如果存在短板,那追问的难度就要低一些,可以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如“我们之前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得到的是哪些发现呢?与现在这个发现一样吗?”反之,则追问的难度可以稍高,可以是“大家能不能想起课本上没有给出的某两个不同的立体形状,具有相同位置观察、图形完全一样的特征呢?”以上提到的这两个追问只是举例,重要的是联系旧知识与拓展新思维的不同原则是可以提前设计的。
三、把握追问时机
追问的时机是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需要进行追问。
进入小学中高段之后,新出现的数学知识大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刚刚引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追问的意义不大。其次,有的提问本身就会引发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学生自己能够发现更进一步的问题,这时会变成学生向教师提问,追问也就没有必要了。再次,追问是否要在一个问题出现后就马上提出也是不一定的,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来决定。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位置”。本部分内容刚出现时并不复杂,学生日常生活中看电影或者在学校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都会积累起这方面的经验,可以不进行追问。而到了练习根据给出的数列画出封闭图形时,部分学生可能出错,这时教师就应该进行追问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及犯错的根本原因,比如究竟是粗心大意数错了,还是尚没有真正理解行、列或数对等概念。而且像这种瞄准错误解决的追问最好在学生还保持着高度注意力的时候进行,效果更好。
四、灵活调整追问
灵活调整追问是以做好追问设计为重要基础的。追问设计不能那么具体,要留出较大的操作空间,事先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保证课堂教学时能及时做出应对。有了这种操作空间,教师调整追问就能够比较灵活了。一方面是追问内容及方向上的灵活,要以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为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追问形式上的灵活,追问不一定要以简单的疑问句的形式出现,还可以通过语言等形式构建情境,促使学生沉浸到情境中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的思想能够暂时脱离课堂教学环境,同样也能够实现追问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在本章节内容开始即给出了一个问题:你还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如果学生大都能够马上反应到这是图形的旋转,教师就可以继续讲解,然后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提出追问,如某同学先画了图形A,现在需要按某条件旋转,大家帮他检查一下,新的图形B画的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是错在了哪里,又怎样修改呢?相反,如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明显已经对图形的旋转不太熟悉了,教师的追问就要紧跟上一个问题,以引发他们的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为主。
五、注意问后总结
一般教师都会进行课堂总结,只是这种总结大都发生在教学基本结束之后,针对提问与追问的总结比较少。课堂教学内容肯定会循着一定的脉络,以往的总结方式没有问题,也是必要的。但内容间的关联性并不都是严密的。相对来说,提问与追问涉及到的内容层层递进,引起了学生较为深层的思考,关联性是最强的,一般代表着某节课最为核心、最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适时对提问与追问进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好某节课的重点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文提到的“图形的运动(三)”为例,在提问、追问都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和发现,比如某同学在图形旋转中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大家是怎样发现他的错误的、自己今后在进行图形旋转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另外,对提问和追问的总结可以与本节课程的总结同时进行,但要保持完整、连续,可以考虑作为本节课程总结的重点。如果教师先让大家回忆某同学的错误,然后发散阐述,再回来提出注意事项,学生的思路也会变得不连贯,总结效果会受到影响。
总之,追问是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理应应用得游刃有余。当然,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因为时代在发展,需求在变化,教学理念、方法都要随之而变,都需要一个调整更新的时间。希望广大同仁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提升追问技巧与策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唐仁华.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J].教书育人,2016(23):71.
[2]高咏梅.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技巧[J].小学教学参考,2017(26):46.
[3]符玲利.精彩课堂 贵在追问——刍议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