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先试后导”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邰明静
[导读] 小学数学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摘要:小学数学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拓展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先试后导”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此笔者以“学习方法”、“课堂中心”、“补充说明”这三方面,对小学数学“先试后导”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试后导;教学策略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抛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全新的数学授课方法。“先试后导”的教学方式即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指导进行预习工作,教师在学生自学后的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之后教师再给予评定并补充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从而促使数学自学能力的养成。为此笔者从“传授‘先试’学习方法”、“转移课堂中心位置”、“教师充分补充说明”这三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先试后导”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释。
一、传授先试学习方法,调动自主先学积极性
        学生在最初接触“先试后导”这一学习方法时难免因不熟悉而不知从何做起,因此教师应适当传授“先试”的预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让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教师就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更好的进行预习工作。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笔者意识到学生的预习内容主要来源于课本,那么学会解读课本知识并发现其中知识点是学生学会预习的关键环节。比如首先笔者会告诉学生在通读课本内容的时候,运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并区分出重要概念和基础概念,充分凸显新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其次在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数学知识内容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消化处理”即进一步解读主要知识点。在此笔者建议学生结合书中所示例题对概念进行深入探究。最后在深入解读数学新知识点后,将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部分标注出来,自己先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建立新课程学习目标,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例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先试”预习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学习内容,自行查找有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并尝试解题,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检验预习成果并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进一步熟悉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能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这一课程预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之后进行实践练习,自行寻找可以统计的数据进行统计图的制作并算出平均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在实操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制造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教师应及时将“先试”预习工作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避免手足无措的情况发生,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良好的“先试”预习成果。
二、转移课堂中心位置,后导鼓励课堂讨论
        “先试”环节过后进入“后导”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该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将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移至学生,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其自主解决问题。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首先是发现问题,例如:笔者安排课前小测验以此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在测验结果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比如在笔者对学生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预习测验时,有的学生分不清楚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在比较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与两个钝角之和谁大谁小的题目上容易出现错误。笔者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方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导”教学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彼此解决问题,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课程内容学习中,有位同学通过预习不能完全理解“判定四边形就是正方形”的方法,因此在练习中容易将正方形与其他图形相互混淆,而另一位同学则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很好,因此在笔者鼓励“兵”教“兵”的方式时,会的同学主动帮助不会的同学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这一内容,笔者在一旁聆听其讨论过程,掌握这一知识的同学说:“我认为你可以先论证它是矩形,再论证它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或者是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根据这一原理去判定正方形就可以了。”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同学恍然大悟,再去看测验中的错题并将其改正。这时笔者说道:“这位同学教授的内容非常详细且清晰,老师再补充一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就是正方形,这样更为简单的判定方式更容易大家记忆。”
        由此可见,教师应将课堂中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师充分补充说明,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完全靠学生自学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过后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并整理学生们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挑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做好善后工作。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笔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总结,大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一定是新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笔者要集中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内容,并带领学生找到更为清晰的解题思路以此进行系统的学习。例如:在学生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程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小数点写错位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转化小数为整数”的方法进行说明。比如算术题4.5乘以3等于多少?首先将4.5转化为45,再计算45乘以3,最后将结果135转化为13.5。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小数点写错位置这样的问题出现。
        再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学生普遍能够理解体积计算公式,但是遇到长方体体积与正方体体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时却一头雾水。为此笔者结合实例:将一个长八厘米、宽五厘米、高三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找到一个与题中描述相符的长方体实物,在课堂上带领同学探讨。首先告知学生,要想在这个长方体中截取最大的正方体,就一定要选取最小的单位长度,才能作为正方体最大的边即长方体的高度三厘米。随后将边长为三厘米的正方体裁剪下来,并让学生计算出该正方体的体积。笔者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运用“先试后导”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之后,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要及时进行补充说明,充分讲解重点难点,以此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总而言之,要想使小学数学“先试后导”的教学方式得以顺利推行,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传授“先试”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高效预习新知识内容,激发其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先学的积极性,其次要将课堂的中心转移至学生,在检验预习成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讨论中解决问题,最后则要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补充说明,使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以此才能有效运用“先导后试”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先导后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上,下旬,2013(13).
        【2】刘顺凤.以兴趣为先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外交流,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