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是我国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素养。传统初中美术教学的实施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忽视思想道德素养,致使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品行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我尝试将德育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一方面丰富教学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在本文中,我将从美术欣赏、美术实践和美术绘画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融德育于美术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融入策略
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将德育教育置于了首要位置。为了实现教育任务,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积极探寻融入德育的策略。美术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场所。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如此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
一、在美术欣赏中融入德育
社会的持续发展,对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不仅要求青少年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求青少年塑造健康的品行。美术是一门审美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资源。以美术作品为例,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在组织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挖掘美术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不仅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还可以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学生们塑造健康品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这幅作品中就蕴含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感受到五壮士的爱国之情,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沉郁顿挫的乐曲,伴随着乐曲,利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早已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在倾听故事的时候,很容易联想起所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在讲述了故事之后,我提出问题:“作者什么要将狼牙山五壮士安排在画面中呢?在绘画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的构图呢?可以将其换成其他的构图方式吗?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在如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自主地观察、分析美术作品,发现三角形构图的特点。立足学生们的发现,我结合作品,详细说明三角形沟通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们在掌握坚如磐石的三角形构图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人民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信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在美术实践中融入德育
艺术是以生活为载体的,生活是艺术的来源。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们回归生活,使学生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创作素材,产生创作欲望,同时增强对生活的认知,丰富自身情感。
由此,在组织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内容,走进生活,创设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自主体验,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对美术作品的深刻认知,为作品中的思想道德因素所熏陶。
以《蒙娜丽莎》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为学生们设计了实践任务:随意抓拍同伴同学、家人、路人等的笑容,将照片制作成ppt。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选择学生展现ppt。通过观看直观的图片,学生们看到老人因为他人的扶持露出感激的微笑;学生因为考试取得好成绩露出满足的微笑,从而不由地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与人为善。之后,我以“微笑”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展现了《蒙娜丽莎》这幅作品,引导学生们思考:“达芬奇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呢?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什么样子的呢?反应了什么呢?”在已有生活体验经历的辅助下,学生们会对“微笑”展开深入分析,在互相讨论中,建立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学会用绘画记录美好的瞬间。
三、在美术绘画中融入德育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画家会将社会发展情况、自己的生活情况、自己的所思所想,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绘画与其说是在展现时代,不如说是在展现时代的德育因素。因此,在组织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美术作品中,以绘画技巧为切入点,向学生们渗透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掌握技巧的过程中,塑造良好品行。
以《历代帝王图》为例,画家在绘画作品的时候,希望通过形象的人物形象来展现道德教育。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以绘画技巧为载体,向学生们讲述这幅作品的创作故事,或作品本身蕴含的故事,使学生们在丰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深刻地感知作品内涵。而且,在学生们绘画的同时,我会将画家的创作过程描述出来,使学生们感知到画家的绘画精神,如此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
总之,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挖掘美术学科中的德育因素,采取多样的方式,将德育融入到作品欣赏、实践活动、绘画活动中,使学生们在鉴赏作品,掌握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塑造道德品行,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蓝苹.浅析初中美术教育的德育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50.
[2]孙清峰.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散文百家,2018(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