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钟金珊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形式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越发地不符合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形式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越发地不符合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形势下建立高效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效率,更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道路为学生做好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建设工作。在下文中,笔者以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论述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方向与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
一、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1.个性化教学理念
        个性化教学理念即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班级中每个小学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能力与真实的学习水平进行系统的分析,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最符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进度规划。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与设置教学进度,这种忽略学生个性、制式的教学方式既会导致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同学学习进度滞后,延缓学生的学习水平进步,又会造成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跟不上平均水平的学习进度,产生厌学心理等问题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基于个性化教学理念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更新与设计,为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个体制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计划,以达到班级整体学习效率提高的教学效果。
2.开放性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常常以固化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这种封闭式的学习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地位,缺少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后,固化的教学模式已越发地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出的崭新教育要求,教师应看到传统课堂结构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不足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基于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实践时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和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指导实践,以实践操作的形式体现和验证数学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为本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佳的催化剂,教师在小学数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课堂结构的调整与教学环节、教学形式的设计,创造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是提高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数学兴趣,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有意识的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符合小学学生天性的游戏教学方式创造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情境,致力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使小学学生在小学课堂中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为小学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道路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二、教师选择合理教学策略
1.对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延展课堂学习的重要教学工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遵循个性化教学原理,对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有利于帮助班级中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学习水平存在差异的同学根据不同的作业任务内容得到最适合自己能力的发展条件与空间。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笔者首先根据课堂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乘除法知识的应用程度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组。

之后,笔者分别给不同组别的同学设置了内容不同的作业——在为平均水平的学生布置了正常的作业之外,笔者为在课堂中计算较快,对以往所学的乘除法计算方法掌握良好的同学在布置了数值较大的乘法计算题外,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少量较为容易计算的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乘法计算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除法计算知识自主思考,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为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首先布置了巩固以往一位数乘除法的计算问题,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之后循序渐进的提升作业难度,布置少量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分层次的作业设计在班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每个学生个体的进步与知识的掌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情况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对课堂进行实践化调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减少教师的授课环节在课堂中的时间,为学生的课堂实践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与操作时间,让小学学生利用活跃的创新思维指导课堂实践,并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身的数学创新思维和数学学习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以引导代替传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小学学生的创新活力与实践积极性,并时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帮助和积极评价,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实践学习环节中切实的掌握正确的创新方向与实践操作的方法与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效率与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利用开放性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数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程中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厘米和米》的学习课程中,笔者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了用尺子测量的操作方法后,让学生根据初步阅读书本中对长度的定义后思考班级中那些物体符合厘米的设定,那些又符合米的设定,并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堂实践时间,让学生通过尺子测量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践环节中对班级中的黑板、地板砖、橡皮等多种物体进行测量,并通过实践的形式对厘米和米的概念与定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这节课程中,笔者仅仅对学生的测量进行了简单的指导与对学生的测量物体提出了思考方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操作在开放性的课堂中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对教学进行游戏化创新
        爱玩依然是小学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进行游戏化创新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看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所在,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之情,为学生未来的数学探究道路铺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形式游戏化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适度的标准,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环节的教育性,保障学生能够切实的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沉迷于游戏之中,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认识方向》的学习中,笔者在课堂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声辩位”游戏加深了学生对方向概念的认识。在课堂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之中,并要求学生捂住眼睛,之后笔者走到班级中的一个位置发出声音让学生群体按照顺序依次说出声音与学生所在位置的对应方位,并在所有小组回答完成后为学生揭晓答案,评价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方向的记忆。在几轮位置交换之后,学生对不同方向的概念都有了更加具体直观的认知,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记忆。游戏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并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和课堂模式进行设计,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加优越而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核心学习素养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乐琴. 简谈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J]. 南北桥, 2019(12).
{2}李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思考[J]. 祖国, 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