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思维能力的成长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周嘉豪 指导教师:江珠琼
[导读] 作为一名高中生,谈谈我是怎么在历史这一科的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成长的。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生,谈谈我是怎么在历史这一科的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成长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高中生;思维能力
        我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似乎处处都离不开“思维”两个字。创新思维,灵活变通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虽然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思维能力却是我们宝贵的学习品质之一。拿高中历史的学习来说,老师总是和我们强调“不要死记硬背”,但怎么才能做到呢?这时就凸显出历史思维能力的可贵。有了历史思维,我们就能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将知识化为脑中一幕幕生动的情境,学习起来也就格外从容。如果一味地重视知识的吸收,却忽略历史思维的成长,反而难取得满意的成绩。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能否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高中生该如何实现历史思维能力的自我成长。
        一、创新思维的成长
        我们所在的高中,使用的是岳麓版历史教科书。某天历史老师突然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把教科书上第四单元所记载的内容全部从历史中抹去,那如今的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引翻开课本,只见第四单元的标题是《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收录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乃至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重要近现代历史事件,几乎囊括了中国的整个近代史。如果这些事件都被抹去,那么毫无疑问,中国的历史肯定会产生南辕北辙的差距。
        这样大胆的假设立刻就点燃了大家的思维。有同学提议:“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或许可以靠闭关锁国政策苟延残喘几十年,再慢慢被新生政权取代。”
        “但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仍然难以避免,因为那时候的古老中国就是一块肥肉,无论是白银、茶叶还是丝绸等珍贵资源,都被列强所垂涎。就算没有侵略战争,他们可能也会通过殖民、开办工厂的方式将势力延伸过来,”
        “就算没有辛亥革命,民主自由的革命思想也会顺着国门传进来,促使人们推翻封建统治,走向共和……”
        在老师的鼓励下,每个人似乎都能说出一连串的新想法。历史的构成就像多米诺骨牌,前后事件存在着紧密关联。而几块紧紧挨着的骨牌“集体消失”,却给予了大家无数新灵感。创新思维的成长就是要这样勇于去“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既不偏离史实,又要敢于提出新想法。

虽然表面上看,大家是站在虚拟的角度撰写历史,但实际上讨论却紧紧的围绕历史知识展开,比如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全球贸易航线的构建,还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等等,并不失严谨性和逻辑性。
        二、历史感悟的形成
        历史需要感悟。对于高中生而言,历史并不是印刷在教科书上的、冷冰冰的知识,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人物的形象,也并不止于书上的几张黑白照片、一两副画像的描述,而是鲜明立体的、具象化的存在。因此我们只有多感悟历史,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基础的学科观念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许多同学看待美国的经济危机都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教科书上的一则小故事却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斯福总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深切爱戴。据说,当时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且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罗斯福不过是历届美国总统中的一任,而上帝却是当时美国人最普遍的宗教信仰。可在这则小故事中,二者的地位完全反过来了。小学生们把票都投给了罗斯福,这看似不可思议。但是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一切又显得无可厚非。毕竟罗斯福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拯救了出来,而在此之前,国民在萧条的形势下还过着失业、破产乃至乞讨的日子,新政不仅恢复了社会生产力,也为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活下去的机会,重建了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这样的罗斯福,对于美国人民来说自然是救世主般的存在。因此材料内容也就变得合理了。历史只有多感悟、多体会,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住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再进行适当联想,它的情景才会生动直观的再现于你眼前。
        三、问题意识的成长
        古人常说“学贵有疑”,历史的学习也需要“疑”。只有勤思考问题,多提出问题,我们的思维才能顺畅,素养才能不断发展。比如我们学过了《孔子与老子》,知道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这时有同学提出,道教和道家只有一字之差,他们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呢?还有我们今天称呼自己为汉族,和汉代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驱动我们主动深入历史去探寻答案,从而独立的获取知识,也是赋予课堂活力的最佳方法。试想,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只是单纯的跟着老师做笔记、记重点,那跟一个个小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唯有思维才能凸显历史学科的价值。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想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思维能力的成长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勤于思考,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相信总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蒋红梅.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祖国,2014(09).
        [2]伍正美.解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1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